第二十三節 災後重建(2 / 2)

“怎麼可能?是哪幾艘?”穀永寧大驚,這些船怎麼這麼不結實。

“是他們繳獲的四車車船和8艘二車車船。”餘瀟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屬下辦事不力,請大人責罰。”

“這怎麼能怪你呢”穀永寧歎了口氣。

想後世的蒙古人東征日本國都是因為颶風的原因而失敗,失敗的原因現代人歸咎是當時東征的船隻使用的是南宋朝的戰船,這些戰船也是存在著豆腐渣工程。現在看來是這些純木質結構的戰船也許存在著結構上的問題,這可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一旦沒有解決好就有可能造成日後北上的全軍覆沒的啊。這可要好好研究。

於是穀永寧對餘瀟說“你馬上組織人手對所有的戰船做一次整體的檢查在確保船隻安全的情況下才能讓船下海,不然以後出了事故為你是問。”

“是大人,我一定檢查每一艘船,保證安全。”

“好,大家也辛苦了,不過現在颶風剛剛過去,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現在大家要做的就是集中人力物力加強對已經損壞的堤岸、道路的翻修工作和對於災民的安置和恢複生產的工作。他們現在不光光是靠打海賊了他們要懂得如何去學習治理他們身下的這片土地的。希望大家都能夠以此為目標繼續努力。”

得到了這樣的答案穀永寧卻還是挺滿意的。首先是這些部下都能夠去了解這次災難的一些細節,表明了他們是想將這個地方給搞好的;第二他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裏麵的問題了。穀永寧突然間想起了嚴新跟他所提的那個設計城門的那個工匠了,或許他能給自己提出一些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的。於是穀永寧修書一封給遠在高雄的嚴新,要他將那個工匠帶到穀永寧這裏來。

接下來的工作穀永寧是和大家一樣參加了災後重建工作:他們的堤岸和水壩都已經是多年沒有修補了,穀永寧將阿美族的士兵全部抽調上岸組織起來做河工的工作;被水淹的土地因為沙堿很重不適合生長農作物,穀永寧有組織有經驗的農夫開始對莊稼地進行搶救,期待明年會有一個好的收成;船隻的大修工作也在進行。

通過這次的修補穀永寧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船當中有些船不適合在海上航行,河船吃淺水的,它的舵,舵葉是比較寬,海船就不一樣,海船舵杆很長,舵葉不是寬而是長,長就是到深水裏麵去。河船的形製為:圓短船形、平底,首尾稍狹,中部寬,甲板上建有屋棚。船舷用木板交錯釘成。整個船體遍布排釘。桅、篷、舵、櫓、錨、帆、篙以及索具等行船設備一應齊備。舵為能升降的平衡舵,桅座呈人字形,根據需要可以放倒或豎起。海船則不然,海船用十二道隔板分為十三個水密艙。上部扁闊,兩舷下削的尖底船一改沙船的平底形製,首尖尾方,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底尖上闊,呈“V”形,並有貫通首尾的龍骨,吃水深,穩定性好,並且容易轉舵改變航向,便於在狹窄或多礁石等水域較為複雜的航道中航行。尖首尖底還利於破浪,受到的阻力小,航速快,並可抵禦風浪的衝擊,尤其在開頂風船時,更能顯示出它的優越性,但不足之處是不適於較淺的水域。台灣境內是小溪流域隻能使用河船(淡水河除外),而外海要用海船行使,所以各有不同各取所需在船隻的分配上麵就要做到“內外有別”了。

正當他們的救災工作展開的時候,聽說台北府外來一個怪客,手裏拿著穀永寧的親筆書信說要見自己。穀永寧正感到納悶呢,但此人有穀永寧的親筆書信自然大有來頭,穀永寧最後還是要下人把這個怪人請進了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