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魯智深與林衝關係變淡?(1 / 2)

水滸中不乏熱血好漢,快意恩仇,瑕疵必殺人。但也不乏無惡不作的壞人。水滸傳是熱血的,同時也是悲壯的,由於缺乏一些必要的條件,最終隻得走上招安的道路。

水滸傳一度成為禁書,後來雖然解禁了,但是也有少不讀水滸之說。是因為統治者害怕青少年受到水滸傳中暴力思想的影響,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民風彪悍的地方,宣揚暴力,隻會讓暴力變的更加的肆無忌憚。

殺一人,是死罪,殺百人千人甚至於萬人,就能得到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病態的思維模式,因為戰爭都是不義的,都在拿著生命作為賭注,換來換去還是生活。

替天行道雖然好,但是法製的健全更為重要。?替天行道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是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將除貪的希望寄托於少數的俠士手中。而法製的健全就不同,是屬於全員的監督,因而更加長久有效。?

?倘若那時有相關的法律,高俅也不敢如此放肆,那麼林衝也就有可能一展抱負。可惜的是那時沒有,因而林衝後來的遭遇讓人讀來心酸。

林衝的遭遇,一方麵來源於他委曲求全的性格,做事情過於理性。總是在事情發生以後,想著怎麼能把這件事情圓滿的解決。這種解決方式,是以犧牲自身的利益為前提的。

自己的老婆?被別人調戲,衝上前去,得知是高衙內的時候,鬆了拳頭,低眉下氣的看著高衙內揚長而去。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看著自己的老婆被別人調戲,還要低眉下氣,不敢有所作為,他內心是憋屈的,而這種行事風格,恰恰來源於他委曲求全的性格。

現在人們習慣於從人物小時候的遭遇來解釋一個人成年後的行為,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能以偏代全,因為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有的人,環境改變了,他還沒有改變,更有甚者,他不需要環境,因為他可以改變環境。

林衝的父親也是一個教頭,林衝後來也是教頭,子承父業,而妻子的父親也是一個教頭。從小就生長在這樣一個官僚家庭。準確的來說還不算是官僚,因為那時的教頭隻是朝廷聘用製的,工作的穩定程度不高,去留問題全然依賴於上層領導的手裏。

因而?就需要圓滑,做事情總是要考慮再三,瞻前顧後。總想著將這件事情圓滿的解決。在對待高衙內這件事情上是這樣,後來到了梁山上,對於王倫的態度也是這樣。一直的退讓,委曲求全。可是有些人就是得寸進尺,你退一步,他就希望你還能退十步,就是想看看你的底限。

不過這些敢於試探的人,最終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富安,陸虞侯,王倫無一不是因為把林衝逼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而命喪黃泉。估計他們在黃泉路上怎麼也想不到平時一個溫文爾雅的人,怎麼會突然之間就變的如此可怕。?可是也不給他們思考的餘地,孟婆湯一喝,前塵舊事早就被拋卻到爪哇國了。有一部電影的主人公遭遇和林衝極為相似《稻草狗》。

魯智深就不同了,魯智深是一個極為灑脫的人,更像是崔伯侯,快意恩仇,天子呼來不上船。做事也是全憑自身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