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有一個疑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而且友人也常用此問題來考教我,那就是《水滸傳》的創作主旨究竟是什麼?
這個問題看似很好回答,細想一下真難。你給他回答這是一部官逼民反,肯定勞動人民反抗或者施耐庵個人抱負的寄托也對,古時候的人都有一種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的儒家觀念。施耐庵在張士誠失敗以後,將世界看的是那叫一個雲淡風輕,所以他是不會做官的,統治者求他做官他都不搭理,晚年更是起了一個耐庵的字號,耐得住庵堂之寂寞。已經到了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想必他此時已經是看得很開了,而友人的這個問題也不好回答,按照官逼明反思路來解釋,太教科書了。我知道他是不會想要這個答案的。
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在一個月黑風不高的夜晚打坐中我終於打通了這個滯塞已久的關節,我這人有一個愛好就是打坐,心靜了,世界也就跟著安靜了。一時高興給遠方的朋友通過電話告訴了這個想法,渾然忘卻了此時已夜到濃時,不知友人在恍恍惚惚之間聽我高談闊論可曾明晰一二。
是我們長久以來將問題複雜化了,古人有少不讀水滸之說,為什麼?因為《水滸傳》就是一本以暴製暴思想的宣傳手冊。少年血氣旺盛,戒之在鬥,而水滸傳就是一本宣揚暴力的書,所以就有了少不讀水滸的說法,害怕年輕人跟著學壞,更在一段特殊時期,水滸傳被禁了,當然,這也有政治方麵的原因,不做過多講述。
林衝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夠厲害了吧?夠暴力了吧?但是在更為暴力的高俅麵前他就被輕易的壓倒了,後來上到梁山又被白衣秀士王倫不當回事,為什麼?就是因為他還是不夠暴力,有底限,一個強盜土匪有了堅守有了底限,那他注定就是弱者失敗者,宋江也一樣。
好在他夠聰明,可以取巧,怒殺王倫是經過他一番思索的,他要是不殺王倫,王倫終會被晁蓋一夥人殺掉,到時候梁山就沒有他什麼事兒了。所以他選擇自己殺,將自己的本事給晁蓋看看,反正殺一個強盜也不算什麼,因為他原本就是殺強盜出身的,於是晁蓋“謙讓”他為梁山王,林衝不受。林衝真的很聰明,他知道自己不能接受這個位置,他如果真的接了這個燙手山芋,他早已經是個死人了。他剛殺了王倫,已經犯了江湖之大忌,再者晁蓋一夥兒又不是自己人,如果他冒然接受了,兩方都會以各種理由殺他。
林衝就暴力過兩次,一次是殺陸虞候一次是殺王倫,這也是他的閃光點,要是他一直有殺王倫與陸虞候的暴力,那麼梁山就是他的了。
秦明使得一手好狼牙棒,交戰勇猛,暴力,不知道用狼牙棒砸碎了多少對手的腦殼,算得上暴力了吧?但是妻子女兒被宋江殺害滿腹委屈卻不敢直言以對,照樣為宋江車前馬後,跑腿辦事,因為他沒有宋江暴力。
李逵,魯智深,阮家兄弟亦如此。
造成這種創作主旨的原因是什麼,那就要從施耐庵說起了,施耐庵是張士誠的一個謀士,相當於朱元璋的劉基,朱棣的姚廣孝,周天子的薑尚,劉備的諸葛亮,也就是軍師,後來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三分天下,朱元璋有野心有實力,陳友諒有野心沒實力,張士誠有實力沒野心。張士誠太過於安於享樂,少於追求,施耐庵正是看到這人不成器這點以後離開了。
於是《水滸傳》就成了自己的另一個戰場,他時而是豹子頭,時而是無用的軍事,時而是暴躁的李逵,時而又是安靜的武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跟了一個唯唯諾諾,有操守,有底線的主子,所以起義注定是要失敗的。有著自己失敗的經曆在裏麵,作者創作的主旨當然是悲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