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2 / 2)

英語老師曾梅對簡十初來說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從兩年前她開始教簡十初英語的時候,簡十初就在她身上感受到了一種媽媽的感覺。

“初初?怎麼了?”在辦公室批改作業的曾梅一回頭便看到了站在門口的簡十初,不免有些驚訝地問道。

初初擦了擦眼角的淚,慢吞吞地走到了曾梅麵前:“老師,我覺得學英語太痛苦了,我學不來……”

曾梅拉著簡十初在旁邊的一張凳子坐下,沒有馬上問簡十初發生了什麼,而是反問了她一句:“初初,你還記得兩年前我剛剛教你的時候,你同樣也是來問我說怎麼學英語,我當時回了一封信給你,你還記得信的內容嗎?”

簡十初聞言,慢慢地回想起了那封信的內容——

初初,你好,很高興你能向我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很多人都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但是卻很少有人會用行動去改變自己的不足。你能向我詢問怎麼學習英語的辦法,我很開心,因為你在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改變自己的不足。

接下來我和你詳細說說怎麼學英語。

其實當你們入學以後,英語就被當成一門需要去研究的學科去對待了。回顧在校的整體學習過程,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進行語法的研究,而不是從實際應用的部分出發。大量的習題和研究隻是為了考試去做準備,當然這也是最終的目的。

但如果放到真正的語言使用的部分,反而不是那回事了。因為涉及的方麵比較多,發音,單詞,語法,句式,無一不是你需要去解決的部分,這時候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並非做題可以解決。當然說到這裏,並不是那些習題毫無價值,如果讓我今天來看那些習題依然有可取的部分,畢竟這些東西算是一個最直觀的反饋,並且有很多的句式也是可以直接應用的,做的多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下良好的基礎。隻是一味的做題畢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接下來我和你說清楚幾個問題。

一,順序問題。

很多同學,包括在校學生或者已經工作很久的人,在我們第一次溝通時,經常說的就是學習了十幾年早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但以我的經驗來判斷,其實他們是有不錯的基礎的,但是卻偏偏無法把這些部分應用於實際,問題就出在學習的初期出現了思維上的導向性錯誤。在我們降生以後其實是不會說話的,我隻有對周圍事物的一些基本感知,那時也沒有形成基本的語言思維。

《弗蘭克斯坦》的中的場景就很好的描述了這個部分,monster真正開始學習說話是在那戶人家邊上偷聽而學會的。雖然這是的情節,但是換做我們個人來講的話,也是同樣的過程。兒時的老師就是每個人的親人,千百次的模仿後才學會了正常的發音,就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在上學以前根本就沒有背誦單詞,記憶語法,更沒有做很多的題。而入學後我們進行的是關於紙麵符號係統的學習,這是符號係統和語音係統進行聯係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