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英語書,打開手機,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一個人身上:
“你幹嘛去了,你為什麼不回來,丫的,是不是……”連續問了歐同學好多個無理取鬧的問題。
但他久久都沒有回複我微信。或許他已經了解,不能在我氣頭上跟我說大道理。到了晚上11點多時候,他給我打了個電話:“還在生氣嗎?”
那時候,我已經睡了兩個小時多了,理智什麼的也全都回來了,突然覺得自己真的好幼稚。
“哎呦,我哪有生氣嘛,我怎麼舍得跟帥氣的小哥哥生氣呢?”自知理虧的我趕緊棄械投降說好話。
“之前可是有某個人嚷嚷著罵我呢?”歐同學語氣有些委屈。
“到底是誰這麼不長眼,敢罵可愛的小哥哥,告訴我,老娘替你削了她?”我說。
“噗……哎,你最近是不是很累?”歐同學問我,“如果真的太累,就辭了這份實習,這樣你也有更多時間學習了。別逼得自己太狠了。”歐同學好像有些心疼。
“我跟你說一個事吧。”我回。
“你說。”他說。
“前些天,我做了一個行動障礙、智力障礙的小男孩的專訪,整個過程中,他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笑容。”
“我聽著,你繼續說。”
“訪談一直很順利,直到我問他以後想過未來要做什麼的時候,他沉默了好久。”
“嗯?”
“很久之後,他告訴我他想當醫生,將來要考醫科大學。因為他說醫生能治病救人。但說完後他就哭了。”
“為什麼?”
“因為他說,他手腳根本不受自己控製,如何拿刀?”
“可以當問診醫生啊,不是非得當外科醫生啊。”
我也是這樣對小男孩說的,告訴他要堅持自己夢想,因為能有一個夢想真的很不容易。
那個采訪結束後,小男孩抱緊我,對我說:“謝謝文文。”
“為什麼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叫我姐姐?”跟他同行來北京參加夏令營的還有其他孩子。
“因為叫文文更親切啊。”小男孩吐了吐舌頭,咧開嘴大笑。
後來跟他的媽媽了解到,盡管行動不便,但小男孩依然每天寧願早起一個小時,也不願意爸媽送他去上學。而同樣一段路程,別的小朋友10分鍾左右就可以到學校了,小男孩卻走了一個多小時,但他從沒有抱怨過什麼。在學習上,因為智力障礙,有時候跟不上老師節奏,他就會把課餘時間花在圖書館,慢慢消化老師課堂上的內容……
其實仔細想想,他生活中的心酸遠不止這些吧。
但他一直笑著,一直笑……
就像姐夫說的,成人的世界裏沒有容易二字,但有時候,後半句話也可以用在一些特定孩子身上。
“這個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再對比自己現狀,我發現其實我真的很幸運,有一個時刻提醒我要努力的姐姐,有一個對我的胡攪蠻纏都非常包容的歐同學,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們……甚至,我還有你們。
對於生活,扛不住壓力的時候,不妨多看看這個世界那些可能沒有這麼幸運的人兒:有些人,僅僅追求跟別的小朋友一樣,上個普通學校,而不是特殊學校,就已經耗費了很大的力氣。
所以,我們為何還有抱怨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