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師,你說的對,成本確實不低,但是如果是人才,這點住宿費不算多,如果不是人才,這點損失公司應該可以承受,她們剛來,再觀察一段時間吧。而且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了,確實需要提高人員層次,改變競爭結構,田老師,鯰魚效應你應該懂。”
我沒有辦法向大家訴說我和樊慕樺在此事上的分歧,隻能想辦法去說服大家,特別是幾個主管。
當我向樊慕樺表達公司員工的反應和我擔心後,樊慕樺確拍手稱快。
“這樣才好,這三個人一來讓他們都緊張起來,有競爭意識,讓員工自己想誰的奶酪將會被動,咱們這樣即培養了自己的隊伍,又引進了競爭,一舉二得。”
“可是我擔心的是,這三個姑娘沒有政績,還享受特殊待遇,最後人心失衡,會發生不可預料的情況。”
“什麼情況?最差的就是人員離職。你以為她們三個不來,員工就不離職了嗎?”
“咱們公司的離職率一直很低,很多老員工都是跟著公司一起幹了三年以上上的,這在小微企業裏是不多的,咱們之所以發展快,很大一個原因是團隊穩定。一旦有人因此而離職,人力成本損失是小,工作一時半會會銜接不上,咱們大多業務都是互聯網銷售,有一定技術性,不是誰來馬上就可以上手工作的,這樣的人在中原地區並不好招。”
“所以咱們才要培養,培養後備隊。”
“可是這樣的培養未必能達到目的。”
“她們剛來,她們的整體素質比現有人員要高,隻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平台,他們培養好了一定能成你得力的助手。”
我疑惑的看著樊慕樺,我不知道該怎樣才能說服他放棄這個注定失敗的人才培養試驗,再說下去,不僅沒有結果,兩人還會不歡而散,為了幾個新來的員工而影響股東的關係是一件劃不來的事,而我和樊慕樺對於公司目前的人員也確實都處於一種“懷疑推定”的狀態下。管理學大師麥格雷戈說:“在每個管理決策和管理行為的背後,都有一種人性與人性行為的假設”。我們在《加減》一書中指出,領導者的假設就是領導者在內心深處對成員的真實看法。“懷疑推定”的領導者喜歡做“越權丶越界”式管理,組織架構圖形同虛設,領導者自己製定製度,同時自己也在破壞製度。
但是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企業的領導者經常受內外幹擾而對團隊成員,作出不信任的假設,在這個假設下作出決定與行為,團隊中某些人員的職能被架空。如此這般,引起團隊成員的不滿,感到不受信任與受排斥;同時團隊成員也會看到老板的行為而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覺得他日也會麵臨同樣的待遇——團隊的離心力加強,凝聚力減低!
於是我再一次做出了讓步,我的默許和沒有原則的退讓造成了樊慕樺堂而 皇之的越界,這就是越界管理帶來的惡果,而越界造成的問題還遠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