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六二年五月初八,在台灣東都明京的延平郡王府中,年僅39歲的大明延平郡王,中國南海的實際統領者鄭成功孤獨的躺在金絲楠木製成的床上,呼吸著南洋高級香料的燃燒出來的香氣,靜心的想著。
去年,剛剛拿下台灣的他偶感風寒,也許是水土不服,身體得病後一直不見好,沒幾天就收到了永曆皇帝被吳三桂從緬甸擒獲,抓到雲南昆明被用弓弦生生絞死,大明最後的皇帝,最後的號召隨著弓弦的緊繃隨風遠去,隻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這個孤島上,三太子不知所終,大陸也就隻剩重慶三峽周圍的那些闖逆還在堅持,天下皆降闖不降的旗幟依舊在寒風中飛揚。一月多前,兒子鄭經與老四兒子的乳母私通並且生下一子,怒火攻心的他下令鄭泰到思明將妻、子、孫通通處死,與此同時他的病也加重了,沉珂難治,支撐起華夏衣冠的壯碩身軀已經無法起床下地了,原本準備組織艦隊,南下難養,到呂宋討伐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西班牙人,為華夏遺民討回公道的計劃也因為身體的原因一拖再拖,到現在也無法成型。本來想著拿下呂宋,控製東西方貿易的交易通道,通過更多的財政收入彌補在滿清全麵遷界禁海帶來的海貿收入的銳減,建設更加強大的軍隊,北伐中原,恢複兩京。現在的他已經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了。想想他自己受命與危難,起兵於草莽,以五十多人的親朋,家丁白手起兵,在東南獨自抗清數十載,曾經也泛舟北上,會獵於金陵,何等的意氣風發,滿清朝廷最最頭疼的反對勢力,而如今卻無法在支撐下去了,而自己的繼承人鄭經卻並非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在他原本的想法中,在自己有生之年是有希望恢複大明的,有的是時間培養鄭經,如今隻能傳位與幼弟,讓鄭經統領金、廈,希望他能像自己年輕時一樣,能夠打出一個屬於他的天地,即使以後有個什麼萬一,也有台灣這個基地能夠安身立命,這樣雙保險的身後事安排應該能夠保證華夏衣冠在海外延續下去,讓天下漢人有個盼頭。
屋外呼呼的寒風不停的吹進房間裏,粗壯的蠟燭忽明忽暗,門窗不停的抖動,床帳也不停的搖晃,最後時刻鄭成功自己抓破了臉,高呼“無麵目去見先帝”而死。死後數月間,鄭經發金、廈精兵,登錄台灣,自行繼承延平郡王爵位,改東都明京為東寧,開始了台灣鄭氏集團的鄭經時代,同樣,因為鄭經在此期間的自行火並,排除異己,鄭氏集團內部分化瓦解,部分人投靠滿清,實力大不如前,撤出廈門,退守台灣,金門。
公元1624年八月十七,鄭成功出身在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裏濱,那個時候還叫福鬆。鄭成功重生了。懷著對人生的不甘,對大明的不甘,他重生了。這一生,定要滅滿清,興大明,使天下萬民不受滿清屠戮,使堂堂天朝重現四夷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