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叔,你在我狄家已經四十多年了吧!”狄青山坐在書房檀香木的椅子上,手指輕叩桌案,桌案上放著一張信紙,潦草的幾句話已然呈現紙上。他並沒有正視一旁站立的老者。
“是的少爺,從老爺接管曼都行會時,我就跟著老爺。回頭算算,還差四載就五十年了。”
一旁站立的老者個子不高,六七十歲的樣子,看起來挺瘦弱,此時布滿愁容的臉上,皺紋更加深刻。他穿了一身灰白色的布衣,袖口挽了一翹,漏出雪白的裏襯。
劉三是曼都行會第三任會長也就是狄青山的父親的貼身管家。說到曼都行會,在全國都有名氣。第一任會長十七歲的年紀自己創業,當初是在一家不景氣的雜貨鋪租了半間房子賣酒水,慢慢發展起來。到了狄青山的父親這一代已經隱約的要控製了高級酒水進出口業務。
狄青山的父親年輕時候一心忙於生意,四十歲成婚,二年後得一子便是狄青山。無奈時值國內酒水進出口交易權暗流攢動的時期,在狄青山十九歲的時候,狄青山的父親因為過於勞累,突然一病不起最終離開了人事。
狄青山悲痛之餘,隻能硬著頭皮頂上會長的位置。索性家中的叔伯長輩對狄青山的父親信服尊重,幾個人對於狄青山這個嫡傳接班人也沒有任何抵觸和阻攔,反而給了狄青山力所能及的幫助。
狄青山年少有為,不僅效仿父親的鐵腕把港口的業務抓的死死的,還經常以懷柔政策安撫鼓勵在狄家謀生的各位港口領班和出海船員。
狄家第一任會長深知,酒水生意本應國家控製,家族走了大氣運才接管了這讓人眼紅的生意,一個不慎必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故此留下祖訓---要想擴展家族業務,必須把所有違背法律的事情扼殺在搖籃裏。故此,狄青山也一直嚴謹治家,從沒發生過走私販賣或是弄虛作假的勾當。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狄家每日賺的大紅大紫,終究讓人惦記上了。眼紅狄家的,卻是臨市的地頭蛇周淮,周淮家裏同樣是做港口生意,但做的卻是走私古董字畫。靠著國內大大小小的盜墓組織給他們提供貨源,周家也是經曆幾代人的“經營”賺得盆滿缽滿。
周淮野心勃勃,但是這幾年走私行情被打壓的嚴重,幾個給周家供貨的主要盜墓團夥相繼被抓,周家的生意著實難做了起來。
很自然的,周淮便盯上了狄家的酒水生意。周淮雖然很想把狄家的生意全都接過來,但多年來幹走私的謹慎告訴他,狄家雖然老實,但能把酒水生意做成這樣,上邊一定有人!
於是周淮幾次變著法的邀請狄青山,透露自己想分一杯羹的想法,都被狄青山嚴詞拒絕了。在狄青山看來,他周淮就是個走私犯,狄家祖訓和自己對家族生意的控製,是絕對不允許自己與周家聯合的。
周淮本以為,許些走私的渠道給狄家,狄青山定會屁顛顛的過來笑臉相迎和他合作,畢竟在他周淮看來,誰能跟錢過不去?
狄青山幾番拒絕,終於惹惱了周淮。這一夜,低價內宅的大門上,被無聲無息的釘上了一封信,大意是說狄家不識好歹,小心斷送了全家姓命。就在白天狄青山在港口視察的時候,周淮恰似巧合的出現,皮笑肉不笑的衝著狄青山說了一句“青山兄弟又要出海啦?我聽說最近公海不太平呀。青山兄弟可要小心為妙,別在外邊出什麼意外才好!”
“哼!不牢你費心。”狄青山看著周淮陰險的笑容,眉頭略微一皺,冷哼一聲,轉身離去。
周淮嘴角一揚,心理卻道“敬酒不吃吃罰酒,你狄青山便去跟你早死的老頭子團聚好了!”
狄青山草草的視察了一下貨倉和準備出海的船員,交代了幾句出海的注意事項,便返回家中。
“少爺,我覺得您還是不要跟著去的好。那周淮定是有什麼陰損的招數,我怕您有什麼危險。老爺臨走的時候交代過,讓我一定照顧好您的安全。這趟,讓我這把老骨頭去好了。”劉三確實是狄家最親近和最信賴的外姓人。在狄家當差四十多年,任勞任怨,給狄青山出謀劃策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