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3)

黃曆157年

帝王殞命,諸侯並起,道義棄世,禮樂崩毀,天下大亂。

黃曆216年

紫陽山,一老道夜觀天象,閉目凝神,靜待時機,突然,百星耀目,並月而行,為惟壯觀。老道掐指一算,喃喃自語到“一場紅塵事,苦了多少人啊。”

黃曆236年

魏國,“大魏王詔令,齊國小人,擅毀盟約,私自退兵,至使我大魏精兵慘遭屠戮,人神共憤,大魏王願為天下先,出兵伐齊,以明道義,大魏國每戶一丁,或銅錢二十貫,以助大軍凱旋。”漫漫長征路,百戰十年頹,家破國何立,身死魂不歸。

魏國,大梁

王殿之上,“齊國小人,竟私自退兵,導致我軍蛟河一戰損失巨大,幸虧我大魏鐵軍死戰不退,不然河西之地便要易手了,寡人心中著實咽不下這口氣,眾位臣工說說,該怎麼辦,該如何讓寡人這口氣順了,舒服了!”大魏王坐於王座之上,怒容滿麵,凶惡之光四射而出,整個王殿一片寂靜,“回王上,應伐齊以滅其風,若不伐齊,日後天下諸國還會把大魏放在哪裏。”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黃曆236年秋

齊魏出兵伐楚,齊國獨自毀約撤兵,至使魏國伐楚失利,魏國劍鋒一轉,直指齊國,夥同趙韓兩國協助,齊求助與楚,獻邊境十六城之地,齊楚合兵,與魏趙韓對峙於堯城,這一戰將決定霸主地位,魏國若勝,則稱霸諸國,若敗,天下態勢將重歸混沌,此一戰,天下側目。

堯城,昔日天下共皇堯氏的國都,曆盡百代風霜,戰火洗禮,繁華不在,雖幾經修繕,但到處可見的斷壁殘骸似訴說曾經的富麗堂皇以及如今的無奈。

堯城有水,名曰奈河,河寬數百丈,上有浮橋,大魏盟軍於堯城不遠處的韓國洛城駐紮,齊楚盟軍則就駐紮在這堯城之中,今冬嚴寒,可兩城間短短數百裏已是躁動難安,此間百姓已被齊楚盟軍遷入堯城之後方不遠處的糯城,兩城間隔不過三十裏,一個時辰不到便可往返。

韓國,洛城

“可惡的齊楚小兒,盡行堅壁清野之策,莫非以為那剛剛武裝起來的卑賤小民能擋住我大魏鐵軍不成,笑話。”

“公孫將軍說的是,宵小之輩妄圖以奈河為障阻我大軍步伐,簡直癡心妄想。”

“哈!哈!”

“章將軍且慢。”

“趙將軍何事?”

“剛剛大堂議事我觀章將軍多次欲言又止,不知所謂何事?”

“趙將軍不是也什麼都沒說麼。”說罷,便轉身離去,“趙樸,立刻密信回國,忘君上早做決斷。”“諾。”

齊國,堯城

“父帥!”

“我兒何事?”

“今日魏國挑釁,劫殺我斥候數十人。”

“兩軍陣前斥候殞命,尋常事,這也值得上報?”

“父帥,可是魏狗盡將我軍斥候剝皮抽筋後丟於我斥候畢竟之路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啊!兒願領軍出征,絞殺魏狗,獻於王前。”

“我兒好生糊塗!聽著百步之內不許有人!”

“諾!”

“父帥為何如此緊張。”

“你個傻小子,你知道什麼!”

“父帥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