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馬元義(1 / 2)

“唐周?”馬元義聽到這個名字後就皺起了眉頭。

唐周是並不是馬元義的手下,在教中的地位要比馬元義還要高上很多。

馬元義並不是洛陽的渠帥,他是太平道三十六方據點中的一處大據點的首領,也是荊州和揚州這兩處天下最富饒地區的太平道總指揮!

在手下部眾和勢力上講,馬元義是張角之下的第二人。

但是馬元義在太平道中的地位卻不是如此!

太平道是一個宗教組織,張角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即使他不管兵事,那些太平道人依舊會聽他的,張角就是太平道的核心,整個太平道都是以張角這個核心來運轉的。

張角有能力壓製住太平道,但是太平道內部依舊有些滋生的小團體。

作為以張角為核心的宗教組織,在這個以血緣關係來衡量地位的年代,張角的兩個不成器的弟弟依舊是馬元義這些人的頂頭上司,他們不居高位,卻能命令馬元義這些身居要職之人。

在張角的兩個弟弟之下的就是張角的那些弟子了,他們代表的就是張角,那些加入太平道的人都習慣用和張角的關係來衡量一個人在太平道中的地位。

其次的才是馬元義這些渠帥和首領了。

馬元義是張角親自任命的渠帥,也是理論上來講的張角之下第二人,他也受過張角的照顧,但是和那些從小就被張角收養的弟子相比,馬元義就顯得有些遠了。

馬元義是在青年落魄時才受張角照顧加入的太平道,平時也以張角為師,稱呼張角為恩師,但是他並不是張角的徒弟,隻能說是一個有著名分的徒弟,張角平時忙著到處布道,家裏的事情都沒時間管,哪裏有時間教育弟子呢。

如今太平道中真是張角弟子的也就是那些張角早年收養的孤兒,這些人都是張角從小撫養長大的,要比馬元義這個半路加入的人要親上一些。

張角不是一般人,從他敢將馬元義任命為荊州和揚州兩州的總指揮,而不是他那兩個無能的弟弟來看,就可以看出張角對馬元義的器重。

馬元義現在很不相信眼前這人的話,更加不會去殺了唐周的,唐周可是張角的弟子,馬元義不能那麼做。

馬元義是張角派出的間諜,籠絡朝廷內的重臣以為內應,而且還肩負著荊州揚州的所有事物,而那些張角的弟子都被張角派去別處,隻留三人協助馬元義進行活動,而且親自囑托任何人不能幹擾馬元義的決定,不能給馬元義添亂。

這是張角對馬元義的器重!

但也讓馬元義對那些張角弟子感到一絲的愧疚,認為自己這個外來人搶了那些人的東西,因此平時一向是謙讓的對待那些人,盡可能地那些人。

張角對馬元義越好,馬元義就越覺得對不起那些張角的弟子。

如今韋康讓馬元義去殺唐周,不易於讓他殺死自家親人,這怎麼能忍。

馬元義在心中想道:等完成了大賢良師的大事,一定要殺死這人!

想是這麼想的,馬元義自然不會表現出來,能被張角用來當間諜並且還身負兩州之地的要務,馬元義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這次馬元義的任務是將荊州和揚州的部眾安排到鄴城,然後到時候和冀州張角部、潁川波才部一同三方包圍洛陽。

鄴城就是張角那邊所管轄的地方,作為太平道的領導者,張角那一部自然需要更多的兵力。

洛陽這邊經過馬元義的運作,已經和皇帝身邊的人建立了聯係,到時候洛陽這個鐵桶將會麵臨內部宦官、城內太平道眾和城外三方大軍的同時進攻,到時候必定會被太平道占領!

唐周負責的就是洛陽城內的部眾,這次馬元義過去的時候也去拜訪了唐周,轉達大賢良師的任務,讓其準備下將手下安排到兵營附近,起義之時阻擋那些官兵的集合。

大賢良師的計劃萬無一失,在計劃成功之後,太平道就是這天下的管理者,馬元義不相信唐周會去破壞計劃,他是張角的弟子,張角要是成了皇帝,他的低位絕對要比自己高,活的要比現在好很多,而且要他做的又不是危險的事,他為什麼要破壞張角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