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2)

各位讀者好,我是彬山修一,當然,你們也可以叫我工口彬。

作為一名曆史學家,我討厭對曆史事件斷章取義和過度的分析,因為這些都是作為讀者的樂趣所在,我隻要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訴你們就OK了。或許有人說做出判斷是作者的職責,我不否認這一點,我拒絕的是一切擺在台麵上,我盡量少的下定論,多用春秋筆法,你們能認真地讀出來嗎?

我沒有一位同行,因為我寫的一切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我一個人知道,也隻有我一個人擁有我這樣史觀,在我看來,不把曆史人物的內心剖開來給每個人看得清清楚楚,讀者是不會理解他們所作出的一切判斷。但是,不全息展現的話,讀者又容易斷章取義,這也就是我要取舍的地方了。經過激烈的內心掙紮,我決定,還是要留懸念,從王耀的視角來看這些事情,需要解釋的事情,留到最後解決。

為什麼要選擇王耀呢?50%是因為我對這個人物的敬重,他的思考和他的抉擇很讓我著迷,我經常幻想自己是他,替他做決定,想看看,曆史會不會按我所想的方向發展,結果發現,如果不考慮運氣的成分的話,他的決定無疑是最符合他的價值觀的,那就是讓大多人過得幸福。彬利科雖然和王耀有著相同的價值觀(我是說總的方向),但他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冷酷無情,說來就來,說上就上,他的心比王耀要硬很多,不怕受傷害,不怕收拾爛攤子,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和王耀走到了一起,最後卻把殺器對準對方的原因。王耀最後失去了一切,彬利科也失去了一切,這樣的結局既是彬利科努力的結果,也是王耀君(請允許我尊稱他為王耀君!)的成全。對於王耀,他能放下一切,有很多人替他歎氣,但我能理解他,他的左右為難,他的無力感。我和他產生了共鳴,所以我讓他當主角。還有50%是替讀者老爺們考慮,如果站在彬利科的角度來看這段的曆史的話,那就太黑太惡心了(對於主流價值觀的人來說),而且沒啥意思。王耀君這邊就有意思多了,他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他要梳理的人物關係也很多,他累到沾枕就睡,他到後期幾乎無時不刻不在內心掙紮,他幾乎要窒息,他還努力地為他人而呼吸,把他的一切展現在你們麵前,聽到你們的驚歎,我會很有成就感的(笑)。

講完了王耀,我來講講彬利科吧,或許一開始你們不會討厭他,但是越到後麵,你們會先反感他,再討厭他,最後你們或許會恨他。我想說的是,他是相對於王耀的中心人物,我說過他和王耀有相似的核心價值觀,以及他的當機立斷和堅強內心。他和王耀一樣,不是曆史的決定者,他也是一位曆史的參與者,他的前半生是反抗,後半生是鎮壓,也許,他的一生不夠傳奇,也許,他的為人值得商榷,也許,他與同時期的人物比起來,不夠閃亮。但是,他所達到的成就,是所有人都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希望我的每一位讀者能用憐憫的目光看待整改可憐的人。

如果有人想問其他角色的話,那就請看下去吧,你們會有你們自己的判斷的,不要聽我胡扯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