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南北二俠(1 / 3)

大明王朝英宗皇帝在位時期,主持朝政精明幹練的張太後年邁去世,素有“國家棟梁”美譽的朝廷大臣楊榮病逝,楊士奇辭職,楊溥年事已高。大宦官王振憑借英宗皇帝的寵信乘機把持朝政,為非作歹,與趨炎附勢地奸人結成朋黨,以權謀私,貪贓枉法。1449年,地處塞北草原地區的蒙古族瓦剌部落軍隊,借口大明朝廷減少給瓦剌部落人賞賜品為由派兵進攻山西大同。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禦駕親征入侵的敵軍,在土木堡戰役中戰敗被俘,王振被亂兵殺死。宦官王振雖然死了,卻開啟了大明帝國宮廷宦官幹預朝政禍國殃民的先河,最終讓大明帝國遭遇滅頂之災。

楊溥年事已高,手握重權,開始變得驕奢淫逸,顯貴而驕橫起來。楊溥認為時局動蕩不定,若論天下權重勢大名聲顯赫的人,非他莫屬,因此生活奢侈華貴,禮儀也超出了應有的規格而跟別的大臣不同。

每逢朝廷公卿大臣來家中商談國事,或是賓客上門求見,楊溥總被美女侍衛簇擁著出來,坐在太師椅上接見,兩旁還排列著侍妾婢女,威風凜凜。

晚年的楊溥,更加注重及時享樂,忘記了自己應擔當的匡扶社稷保持國泰民安的職責,全無挽救國家危難防止國家顛覆的想法。

有一天,少林寺俗家弟子武藝高強的俠客李敢以平民的身份求見他,說要貢獻治國平亂的奇計良策。楊溥傲慢地坐在床榻上接見他。李敢上前拱手行禮說:

“大人,國家正****不止,宦官專權,國勢日衰。大人是國家重臣,應當結交收羅天下豪傑誌士,平定亂局,不該這樣坐著會見賓客。”

楊溥聽了李敢婉言批評的話,感到吃驚,收斂傲慢的樣子站起身來,向李敢道歉,請他入座,與他商談消除國家禍患社會長治久安的計策。兩人談得十分融洽高興,楊溥接受了李敢提出的建議,並宴請李敢飲酒吃飯,讓自己家中的歌女伴舞演唱助興。

當李敢在楊溥的客廳裏高談闊論施展辯才的時候,有一個美麗的侍女,站在楊溥一旁侍奉,一直看著李敢,在隨後的宴席上領頭表演了歌舞。李敢告退後,侍女來到窗前對府吏說:“去詢問一下剛走的那位俠士住在什麼地方?”李敢告訴了府吏,侍女得知後離去。

李敢返回京城住的旅店。二天後的一個黎明清晨,正在睡覺的李敢,忽然聽見有人小聲敲門。李敢穿衣起床開門查問,看到一個穿紫衣戴帽子的人,用木杖挑著一隻口袋。

李敢忙問來人是誰。來客回答說:“我是楊公家裏宴席上唱歌的舞女。”

李敢連忙請她進來。她脫去衣服摘下帽子,原來是一位二十歲出頭的美麗姑娘。姑娘不施脂粉,素麵本色,衣著華美,朝李敢行禮。李敢驚訝地連連還禮。

姑娘說:“我伺候楊司空已有很久了,全國各地的人也見了許多,才學膽識沒有一個比得上公子你的。兔絲和鬆蘿不能獨自生長,需要依托大樹,因此我特來投奔你,尋找安身立命之處。”李敢說:“楊公在京城裏權勢極大,如果被他發覺了,那該怎麼辦?”姑娘說:“他隻比死人多一口氣,活不了多久了,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侍女們都知道他來日無多了,離開他的人不少。他發現了,也不去追捕。我已經考慮周全,請你不要憂慮。”李敢問她姓什麼,姑娘回答說:“姓趙。”

李敢看趙姑娘長得冰清玉潔,如同出水芙蓉一般秀麗,儀態端莊,言談超凡脫俗,性情果敢剛烈,好比是仙女下凡塵。李敢無意中得到美女一見鍾情傾心愛戀並托付終身,憂喜參半,時刻擔心不安,生怕楊府的人前來搜查,惹禍上身,提心吊膽,因此不停地從窗戶裏向外眺望。一天過去了,也沒有聽到楊府派人追查侍女逃跑者的消息。於是,李敢放下心來,讓趙姑娘換上男裝騎上馬,兩人從容返回家鄉河南登封。

回家途中,李敢和趙姑娘二人在邯鄲的一家旅店住宿休息。趙女鋪好了床,屋外爐子上煮的肉也快熟了。趙女把頭發披在背上,站在床前梳頭打扮。李敢正在院子中洗刷馬匹,忽然有一個中年男子走入,高大魁梧的身材,短發,長得濃眉大眼,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武士裝束,身上佩著一把寶劍,騎一匹西域汗血寶馬進來。那個人下了馬,把馬匹拴好後,把一隻皮囊扔在院中火爐子前麵,,看了一眼趙女梳頭,然後與李敢施禮。李敢還禮,二人互報姓名相識,坐下交談。

原來,來客是從南方湖北武當山來的劍客,是一位江湖大俠,行俠仗義,嫉惡如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大俠在來的途中,剛好解救了一夥被匪徒劫殺的商販。

大俠夜晚走在山中一條偏僻的路上,看見二名匪徒正將三名販運貨物的商人綁在樹上,剝開衣服,其中的一人手執牛耳尖刀分心就要刺死一名客商。匪徒手執尖刀望定了客商的心窩兒才要下手,隻見斜刺裏一道白光閃爍著從半空裏朝他飛來。他一見就知道有人使暗器要暗算他。這劫匪動手的時節,正是陰曆十五月圓時節,月亮高懸在天空中,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這一道白光正迎著月光而來。匪徒一見,連忙把刀子收回來一掣,待要躲閃,把身子往下一蹲。說時遲那時快,他的身子蹲得快,那道白光來得更快,嗖的一聲,一把利刃正打在匪徒的頭上,疼得他哎喲一聲,咕咚往後便倒在地上,當場斃命。匪徒當啷啷把手裏的刀子也扔在地下。

大俠大吼一聲,手執寶劍衝到現場。另外一名匪徒見狀,拿起一條純鋼龍尾禪杖,揮舞著直奔大俠的頭顱。大俠眼明手快,用寶劍往上一架,棍與劍相碰,發出清脆的響聲,冒出火星。大俠單劍一使勁,用劍挑開了那棍。大俠回轉身來定睛一看,隻見一個虎麵行者,前齊眉後蓋頸頭,,上身穿一件黑色雙排扣子短襖,下穿一條元青色雞褪褲,腰係雙股鸞帶,足登薄底快靴,膀大腰圓,猙獰麵目,好似喝醉酒的和尚。武當大俠見他來勢凶猛,先就單劍直入刺向和尚,那和尚也舉棍相迎。兩個人,一個使雁翎寶劍,一個使龍尾禪杖。一個棍起處似泰山壓頂打下來玉石俱毀;一個劍舞處如狂風掃過碰著便死。劍光飛舞,猶如流星閃過;棍子橫豎翻滾,聚成一團殺氣。一個魯莽和尚謀財害命,濫殺無辜;一個江湖俠士見義勇為,除惡務盡。俠士與匪徒狹路相逢,分外眼紅,定要將對手置於死地。兩個人打得難解難分,不分彼此。在山野空曠之地,俠士與匪徒上演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格殺武打惡鬥的場景,你來我往,吆吆喝喝,攻防進退,生死攸關,誰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場武打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武當大俠與匪徒打了上百個會合,不分勝負。在難解難分之時,俠士心中暗想說:“這個和尚武藝精湛;若和他這樣比試,幾時才能了結?“俠士決定使出殺手鐧,給對手以致命一擊。俠士虛晃一劍,故意露出一個破綻來,引誘對方上鉤。和尚見有機可乘,心中暗喜,舉棍便向俠士頭頂門打來。俠士迅即把身子一閃,閃在一旁,和尚的棍子打了一個空。

和尚看見從上麵打不著敵手,撤回棍,回身從下麵橫掃過來,朝著俠士的腳踝骨打來。和尚的棍如疾風驟雨般掃來,棍到處,隻見俠士兩隻腳縱身一跳便跳過那棍去。和尚見兩棍都打不著對方,心中惱怒,大吼一聲,雙手用勁掄開了棍,便從中間向俠士的左胸打來。俠士這回沒有躲閃,上身向右一轉,那棍便擦著俠士的左肋奔了脅下去。俠士揚起左胳膊從那棍的上麵向外一推往裏一裹早把棍抓在手裏。和尚見他的兵器被人拿住,心裏慌了神,咬著牙使勁往後一拽棍,俠士把棍鬆了一鬆,和尚差點摔倒在地,連忙站穩兩腳,挺直身來往前一掙。俠士趁勢把和尚的棍往懷裏一拉,和尚便跟了過來,俠士舉劍向他的頭上砍去。和尚隻顧躲俠士的劍,沒有提防俠士抬起右腿用腳踢向他的胸脯。挨了一腳,和尚雙腿站不穩,不由得撒了那純鋼禪杖,仰麵朝天倒在地上。俠士笑道:“原來本事也不過如此!“和尚躺在地下,還要掙紮起身,俠士說道:“不要動,我要送你上西天見佛祖如來。“說著,俠士手起劍落,和尚的頭身分離,頭咕嚕嚕滾到了一邊,嗚呼哀哉去了西方極樂世界。

俠士將匪徒的頭顱裝入皮囊,將幾位客商解救下來,讓他們重新上路,自己騎馬飛奔而去。

趙女仔細打量來人的相貌,急急忙忙地梳完頭,整理好衣衫後,上前與客人行禮,詢問客人的姓氏。客人回答說:“姓趙,三國時期常山趙子龍的後代。”趙女說:“我也姓趙,應該算是本家的妹妹。”趙俠士高興地說:“三生有緣,今天有幸遇上妹妹。”趙女對李敢說:“李公子,今日我們與趙大哥有緣相識,應該結拜為兄妹。”李敢說很好。於是,三人焚香對天叩頭,正式結拜成異姓的兄妹,按年齡排序,趙俠士為大哥,李敢為二弟,趙女為小妹。接著,三個人圍坐在一起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