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戰(1 / 3)

宮中,那些阻止武帝易後的大臣此刻都閉口不言,為什麼呢?因為誰在說這事,那就是個死。阿嬌皇後和皇帝恩愛那麼多年尚且被打入冷宮,就連身邊的阿環也被斬首誅九族。沒人願意用腦袋開玩笑。就連一向和皇帝對著幹的司馬遷大人此刻也是閉口不言,不過司馬遷倒不是怕了,隻是對阿嬌皇後一直就不滿的他,此刻高興還來不及呢。為太後打抱不平就不用談了。於是這天,皇帝沐浴更衣,大宴群臣,大赦天下。為的啊,就是這易後之事。群臣有口無心的說道:陛下聖明。

武帝:那就這麼定了。子夫,你且為各位大人斟酒。

衛子夫:諾

武帝一拍手,一隊舞姬走上殿來,舞姬跳的很好,但隻有武帝和幾個大臣人鼓掌,為什麼?武帝今天看似心情大好,但是如果有人進了什麼不該進的言,武帝還是不介意借他腦袋玩兩天。大臣們噤若寒蟬。這時武帝說:

我且再為汝等引薦一個人。

其實武帝不說大臣們也知道是誰。

武帝說罷一拍手,隻見一彪形大漢走上殿來。武帝:這是皇後的弟弟,名叫衛青。

眾臣:衛大人。

武帝:就是朕這位禦弟曾降服過猛虎。朕有意封他為大將軍。

此事萬萬不可,隻見一書生模樣的人站出來說道。

武帝不悅道:司馬遷,你又來。

司馬遷其實並不討厭衛青,皇後上位他還點了讚。可是他凡事總在一個理字。

司馬遷:其實微臣與這位衛大人並無過節,隻是衛大人雖勇武過人,但不知是否讀過書,帶過兵,打過仗?

衛青羞愧道:臣乃一屆村夫,不曾讀書帶兵打仗。

武帝:衛卿不必妄自菲薄,書中知識是多,但有幾人能融會貫通。帶兵打仗誰都有第一次。今日有寡人為他做薦,我看誰敢說個不字。

眾臣:微臣不敢。

司馬遷:請皇上三思,臣也不是說不讓衛大人帶兵,隻是這大將軍之職實在太過重大,臣怕回遭人嫌話。

武帝怒道:誰敢?

衛子夫忙說:司馬大人說的也沒錯,陛下要三思啊。

武帝冷靜了一會說道:好,是寡人心急,就封衛青為車騎將軍帥一萬人馬迎擊匈奴,這可以拉吧。

司馬遷:陛下英明。

衛青:微臣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日天朗氣清長安城內,旌旗萬卷漢武帝親自為出征的將士送行。這次共兵分四路。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

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都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龍門,還有一個,便是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穀。漢武帝手中端著金尊,眾將士也手握酒杯。漢武帝:為了大漢,幹杯。

眾將士: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隻聽當的一聲,漢武帝將金樽雜碎。眾將士擲酒杯之聲猶如天籟,縈繞長安上空,三日未決。

公孫賀來到塞外,隻見四周空無一人,公孫賀為人一向小心,這一情況頓時讓他覺得不對,於是,公孫賀決定派一百騎兵先探探情況,可是這一百人還沒走多遠,隻聽殺聲震天。公孫賀:不好,匈奴大部隊來了。快撤,於是,一隊人馬馬不停蹄直奔長安。

漢武帝正在等待戰況,突然,探子來報說公孫賀將軍回來了。

武帝心想:這公孫賀一向做事拖拉,此番出征,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於是問探子。

探子說不知道,隻是隊伍龐大,不像打敗仗的樣子。

武帝心想:真有你小子的,沒給朕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