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曆史背景的贅語(建議略過)(2 / 2)

逆天之後,出現一個不能解釋的邏輯悖論--“必然”和“或然”界限被打破,再沒有“完全確定”的範疇,自然界的神聖屬性蕩然無存,人類所熟知的整個宗教學、邏輯學和哲學體係完全失去效用。社會的上層建築由內而外遭到瓦解,思想混亂使高度發達的物質資料生產部們淪為戰爭的附庸,舊世界從此宣告終結,隨之而來的、隻有無意義的相互殘殺。剛開始,新生事物的力量總要比舊事物小得多,魔法力量並不能真正“戰勝”科技力量,硬碰硬可以說毫無勝算。所幸最早掌握魔力的、正是決策團體本身,也就給後台操作創造了契機--挑撥離間然後坐收漁利,等別人打得元氣大傷,再出來收拾殘局。雖說有小規模科技力和魔法力的對抗發生,但“科魔大戰”指的不是“火球和炮彈對轟”……就生產力水平而言,即便參考浩劫後魔法主導的地麵世界、顯然還趕不上過去科技昌明的年代。總之,經過一番詭異的操作(無語),魔法力量最終取得了不對稱戰爭的勝利……

正常狀態下,曆史發展免不了出現反複,雖然逆天壯舉獲得成功,逆天的主體(人類種群)卻幾乎付出物種滅絕的代價。大戰之後滿目瘡痍的世界留給了魔法力量所在的陣營,拒不接受新概念的科技殘餘逃到月球,開始了雙方的長期對抗。《昆古尼爾》小說所描述的、是新時代草創期密布荊棘的道路。用不到一千年時間,地表世界基本消弭了滅種之危,然後就輪到解決不同陣營之間(地表世界、地下世界和月球世界)的矛盾啦……一切才剛剛開始。

如果耐心看完以上的介紹還沒有發瘋,也許有人要問(謎之音),是不是需要寫到四百萬字以上?答案是否定的。

雖說表達過去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全貌是個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隻講述主要元素和“時代精神”,完全可以借助十到十五個相互關聯的短篇故事來完成,總字數並不誇張。當然,這還是一張空頭支票,綜合考量作者的人品、才學、身體狀況、經濟能力、創作熱情、撲街程度……等一係列指標後,進行一次成本核算,結論是,寫前傳純屬吃飽了撐的。不管怎樣,如果遙遠將來真有如此這般的機會,嚐試寫幾個短篇也無傷大雅、無可厚非、無所事事、無憂無慮……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無知者無畏。

聊以自勉。

以上。

************************

1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