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聚(下)(2 / 2)

“這東西靠什麼力量維持生命?能勝任移動壁壘的任務嗎?”

傑羅姆沒作聲,心想“蛞蝓”可不僅僅是一座前線壁壘,如果給養充足、活動半徑夠長,同時也承擔著流動農場和巨型焚屍爐的作用,連興建戰俘營的麻煩都省了。放下手中的食物,傑羅姆歎口氣道:“等她醒過來,你們全都把嘴關嚴。這事從來沒發生過!”然後緊走兩步,截住小女孩進行嚴厲訓話,順帶取一些水樣帶回去研究。

經過簡短休整,兩輛馬車再次上路,沿王國驛道一路向南,直奔首都而去。一行人很快確定自己並未迷失方向,隻是路上的地標與居民都讓地底來客吞個幹淨,即便一切順利,也還有幾十小時路程要走。一想起背後“蛞蝓鎮”給地麵留下的深切疤痕,嶽父大人的言語再次浮上心頭,森特先生隻覺得,整個世界又朝日暮途窮邁進一大步。

當天傍晚,距離陷入昏睡剛好二十四小時,莎樂美終於伸個懶腰、渾身酸軟地醒過來。“肚子好餓哦——我躺了多久啊?”

“打個盹而已。”傑羅姆平靜地抹抹臉頰,暫時放下對不能觸及之物的憂心,倦怠地笑笑說,“最近環境不太好,治安官又靠不住,我突然想到求人不若求己……讓咱們訂做一副手銬吧!”

――――――――――――我是腦殘的分割線―――――――――――

百科圖鑒第一期(無圖版) 介紹內容:蛞蝓寶寶

對象詳解:蛞蝓寶寶是一種備受推崇的家養寵物,門、綱、目、科、屬無可奉告,就粗放型的解釋而言,蛞蝓寶寶介於動、植物中間態,是一種為滿足人類客觀需求被製造出來的非常規生命形式。

眾所周知,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人類種群的適應能力相當薄弱,把地下荒涼的不毛之地改造成可居住空間,實際作業量很大,更別提創造一個維持動態均衡的人造生態係。蛞蝓寶寶是地下世界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人們需要開鑿新的礦脈或洞穴,最先登場的是蚯蚓的放大版,“地龍”——打洞專家,超級鑽頭,這些自不待言。一座有前途的地下城基本特征有二:地熱孔穴和潔淨水源。前者是為栽種“石樅樹”,向一切其他活動提供不竭的能源,後者則為了供人洗衣服和衝刷馬桶。具備結構穩定的洞穴、源源不斷的水和電後,人還需要適當的氧含量才能生存與生活,古往今來,造氧首推綠色植物。

蛞蝓寶寶閃亮登場。成年寶寶的體積相當恐怖(小時候比較可愛),其獨特的生物屬性成為創造勃勃生機的“始動力量”。“蛞蝓”能精確概括寶寶的動物形態:軟體,有腹足,形狀扁平,呼吸器官是體表套膜,等等。與“蛞蝓”不同,寶寶身上覆蓋一層低密度鈣質殼(到處都是鍾乳岩,不需鈣中鈣口服液),這層殼具有良好透水性,通過毛細作用逐年累月將動物態寶寶的代謝產物堆集起來(因此小時候很容易脫水而死,且具親水性),滯留空氣中的土壤微粒等。成年後,殼體表麵形成堅實土層,可以為植物形態提供平台。此時,把一種特殊蕨類植物的種子播種在體表,植物形態的生命曆程就此展開。

粗看貌似冬蟲夏草,寶寶肥壯的動物態很快因供養日漸繁茂的蕨類叢林而枯萎(當然,與“石樅樹”相連的日光燈組扮演了太陽的角色,人類幹預必不可少)。但與蟲草不同,大部分體細胞失水枯死後,寶寶的動物態並未消亡,反而進入周期性冬眠,把能量、熱量損耗降到最低,僅依賴體表植被提供的糖分反哺維持生存,此時寶寶的硬殼承擔支撐作用,動物部分體積顯著縮水,整體活性大為降低。如果寶寶將來的作用並非移動植物園,此時就是建築移動小鎮的良機。

蛞蝓寶寶的動物形態,其絕大部分就是個糖類驅動的巨大腹足,軟體動物的生長極限顯然受製於地心引力,為了能支撐自重、且具備一定的活動半徑,腹足是很特殊的零件。其中一部分細胞具備堅硬的細胞壁,這些特殊活細胞外形呈三種基本的幾何形,依照最適宜的承重結構擔當“柔性骨骼”任務,承擔移動中的主要負載,原理類似一座會走路的建築。因此,蛞蝓寶寶並非純粹的“軟體動物”。

成年寶寶必須大量補充蛋白質等養料,重建動物形態,達到以腹足驅動小鎮或植物園實施位移的任務,一旦動、植物形態皆運轉正常,寶寶就可以被送進需要它們的位置,發揮居住或造氧功能。成年後,蛞蝓寶寶能夠根據飼養者發出的信息素,在動物傾向和植物傾向之間作自主平衡,視所在地區的營養狀況而定。

不幸的是,寶寶都屬雌性,野生條件下不能生存和繁育,有利用觸手吞噬雄性飼養人員的習慣。因此,正太和宅男飼養蛞蝓風險很高,請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