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讓你們去大理!”阿德道,“除非,有我的陪同。”
“趙叔叔,”齊詠詩撒嬌道,“我知道你最疼我了,我又不是小孩子,隻不過去玩玩嘛。”
阿德猶豫了會,“不行,還是不能讓你一個人去。”
“誰說我一個人去了,還有李決啊。”齊詠詩道,推了推前排的李決,“對吧?”
李決臉上賠笑,“是啊是啊。”心下卻不以為然:我寧願不是。
“就是因為他去我才不放心,”阿德看了看身邊的這個年輕人,“瘦猴一樣,不頂事。”
“不會的,不會的,”齊詠詩邊說邊幫阿德捏肩膀按摩起來,“叔叔,你就答應我嘛,青天白日哪會有事情啊。”
阿德被齊詠詩按摩的很是舒服,不由得心軟了,“那你早點回來,真的不要我陪你們去嗎?”
“真的不用了,”齊詠詩笑道,“謝謝叔叔,我們明天回來。”
“明天?”阿德一愣,又開始猶豫了,“夫人都還不知道啊。”
“沒關係,我呆會兒打電話給她,”齊詠詩道,“我漂洋過海英國都去了,現在回到自己家出去玩會難道還有問題嗎?”
阿德一時語塞,心想她說的也對,便道:“那好,你自己小心,我就不去了,——對了,你留個手機號碼給我,順便也記下我的號。”說完又看了眼李決,“你的也記下。”
大理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市境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這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山水風光秀麗多姿,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大理古城位於蒼山洱海之間的壩區,西倚一字橫列的蒼山,東瀕碧波蕩漾的洱海,形成“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間、剛柔並濟的山水環境格局。在當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養曆來較高。因此,明、清以來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曆代以來人才輩出。
齊詠詩和李決兩人從昆明做飛機來到大理,一路閑聊,不久便來到了這座古老的名城。
“知道嗎,”齊詠詩邊走邊說,“大理最有名的四道風景:風、花、雪、月。”
“怎麼說?”李決問,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大理城門,看著古老而又宏偉的大理石城門,不由嘖嘖讚歎。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和洱海月,並成四大風景。”
兩人踱步在大理石鋪的路上,來來往往都是五湖四海的遊客。耳邊傳來一陣陣優美的樂曲,李決聽著覺得很是有民族風情,卻又不能名壯。
齊詠詩看李決的樣子便知他想法,挽著他手臂問:“知道大理古城滿大街小巷放的是什麼樂曲嗎?”
“不知道。”
“是‘月光下的鳳尾竹’,” 齊詠詩開心道,“這裏大多用葫蘆絲吹奏的。”
李決順著她的指引望去,果然許多店麵掛著葫蘆狀的樂器,恐怕就是所說的葫蘆絲了。“感覺很好,很有民族風情,”李決道。
“可不是麼,”齊詠詩道,“我當時第一次聽的時候,就好像是之音,聯想到世外桃源。”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曆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裏,城牆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 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牆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複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紮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裏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裏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裏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