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黑石城(1 / 2)

當天上隻剩最大一個太陽的時候,阿爾法行星的雨季終於降臨了,這意味著最炎熱的夏天已然過去,星球進入萬物複蘇的秋天。

在行星最大的大陸的西北部,黑山山脈連綿數百裏,它的主峰海拔五千多米,終年煙火繚繞,仿佛是天神的烽火台。

十幾天的暴雨衝刷後,黑山山脈到處煥然一新,連主峰的濃煙和火光也仿佛突然少了許多,空氣中更是難得地少了些硫磺焚燒的氣味。溪水夾帶著火山灰從高高的山峰上衝下,沿著山脈兩側的山穀彙聚成無數股黑色的洪流,它們越過嶙峋的黑石,漫過山間的密林,向著山下廣闊的原野俯衝,一路上響聲震天,氣勢奪魂。

被雨水滋潤過的密林,那些脫水枯萎的巨木老藤似乎一下子活了過來,幾天時間枝頭上便抽出了鮮嫩的新芽,有些還掛上了綠油油的新葉。剛剛從夏伏中醒來的魔禽和魔獸,紛紛鑽出地底下的洞穴,它們四處活動,尋奪食物,演繹叢林法則。

山下廣闊的原野裏,嫩綠的小草才剛剛從土裏探出頭,剛毛鼠便貪婪地扯咬嚼食著。突然,一隻魔鷹從天空中俯衝直下,尖尖的爪子準確地落在它的身上,沒等它張開鋒利的剛毛,便一口啄開了它的腦袋,將裏麵的魔核連著腦髓一吸而空。

這片原野被稱為亞美尼亞高原,它的名字來自於神啟時代,在這曆史已成神話的後天神時代,沒人知道那個名字的意義。這兒地勢較高,原本是由地下噴湧的熔岩凝固覆蓋形成,如今地表早已風化為豐饒的土壤。

黑色的洪流在亞美尼亞高原上彙成了許多條河流,有的徑直向北注入黑海,有的則向東流淌,流過上千公裏長的美索不達亞平原後,投入阿拉伯海的懷抱。那條流經美索不達亞的河流叫幼發拉底格裏斯河,人們卻習慣於稱它為兩河,這同樣來源於神啟時代,誰也不知道這麼一條河流為什麼偏要稱作兩河。

幼發拉底格裏斯河兩岸的大片地域,因此也被稱為兩河流域,分布著大大小小許多個城邦。它們大多數集中在肥沃的美索不達亞平原,隻有少數幾個位於黑山腳下的亞美尼亞高原上,各個城邦分屬於不同的領主,但因地理位置和信仰不同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聯盟——鷹之盟與蛇之盟。

同處兩河流域的黑石城與太陽城剛好隔河相望,分別扼守進入黑山主脈的兩條交通要道,卻屬於兩個敵對的聯盟。黑石城的人們信奉蛇神,他們相信是蛇首人身的女神創造了最初的人類,教會了人類生存的本領,她是人類的祖神。而太陽城的居民信奉鷹神,宣稱鷹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太陽神,蛇神隻是叛背鷹神的仆神,終久要被主神毀滅。

曆史早已湮沒於時間的長河,不同的神話敘說著不同的曆史,誰也不知道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孰是孰非最後似乎隻憑武力裁決。在創世諸神隕落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裏,鷹之盟與蛇之盟戰爭不斷,可從未出現一方徹底壓倒另一方的情形,最後形成了隔河而治的局麵。

作為進入黑山的要塞之城,黑石城和太陽城都絕對算是一個四戰之地。早在神啟時代,兩城間便戰火不絕,城牆不知道重建過幾次,城中的人也如地裏的韭菜,不知道被割掉幾茬又長出幾茬,但勢均力敵的兩城卻從未曾統一過。

黑石城與太陽城物資的互補性很強,黑石城外土壤肥沃,農耕發達,糧食充裕,卻缺乏冶金用的礦石。太陽城則地處高地,多為草原甸地,畜牧業發達,且多礦山金石。同時,黑石城通往黑山東麓,盛產靈藥,而太陽城通往黑山的西麓,則多出靈石。這種獨特的互補性,催生了一種特殊的職業——商人,他們非但自由行走於兩城之間,而且已擴大到整個大陸,並逐漸成為兩大敵對聯盟溝通的橋梁。

由於物產豐富、商貿發達,黑石城和太陽城都比較繁華,人丁興旺,百業昌達,武力鼎盛,是亞美尼亞高原上最大、最重要的兩個城邦。

但黑石城和太陽城的治安卻比較亂,還沒有形成嚴格的行政體係,領主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實際上神殿對城中的一切事務擁有最終裁決權。尤其是黑石城,更是黑巫師和逃犯、流人聚集的地方,這兒盛產的靈藥為他們提供了創造奇跡或發財致富的機會。

恰時,秋雨初起,萬物複蘇,黑山上的靈藥經過整個夏天的蜇伏,靈氣涵足,生機最勃,藥效最佳。因此,剛剛從夏伏裏醒來的黑石城,男女老小,三教九流,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從地下城中鑽出,賺取新秋的第一枚金幣。

這不,當滾燙的黑石還能煮熟雞蛋的時候,當彌漫的水汽仍如桑拿浴般沉悶難當的時候,人們便已經急不可待地往地表搬東西了。隻幾天功夫,這原先如同鬼城般荒涼無人的石頭城,便到處是商幡飄搖、雜聲喧鬧,到處是整裝待發的獵隊、傭兵,連和城衛軍玩躲貓貓遊戲的乞丐也要趁著當兒趕緊討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