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繞著水晶球下轉了幾圈,注意到水晶球吞吐變幻,好像湧動著巨大的能量搏動,雖然發出很強的亮光,卻一點也不感覺到刺眼。
白羽是搞考古工作的,對這種洞天石穴最是有研究,雖然仍驚異於水晶球的奇特,卻已有條不紊的開始了對整個溶洞的探查。
溶洞內石筍林立,形狀奇特,在水晶球亮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白羽無暇細細欣賞這些奇妙的景觀,他隻想獲取關於時空轉移的有用信息。
隨著進一步的探察,白羽發現這個溶洞約生成於30萬年前,是一個古老的溶洞。洞內有不少古樹化石和稀有的熔岩物質,除此之外,再無特異之處。
白羽不由得有些失望,顯然除了奇異的水晶球之外,這隻是一個典型而且普通的古老溶洞,也許這裏根本不可能找到回去原來世界的時空轉移通道。
看樣子繼續找下去也不可能有什麼新的發現,白羽開始急躁起來,難道自己永遠要呆在這個陌生的空間,永遠要與自己的戀人曉蘭相隔在兩個世界?
白羽跌坐在冰冷的岩石地板上,無奈的閉上了雙眼,也實在是有些累了,身體靠在一截石柱上,思維漸漸停止了活動,不一會兒竟然沉睡了過去。
這一睡,仿佛過了好長的時間,等白羽醒過來的時候,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慢慢的白羽從迷朦中清醒過來,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身處異界他鄉不能歸去的淒慘又襲上了心頭。
水晶球的光亮不減,依然照耀著整個洞穴,白羽的目光無意中移到支撐水晶球的粗大石柱上,不由得驚“噫”了一聲。原本粗大的石柱居然變得玉質光滑成半透明狀,不知什麼時候也隱隱散發出柔和的光暈。
白羽走近凝神細看,石柱愈發顯得明淨透亮。突然,幾個古怪的大字跳了出來,從上到下顯現在柱麵上。
白羽十分驚異,仔細辨認這幾個大字,不由得激動異常,柱子上的文字竟然和昆侖山遠古墓葬群看到的古怪文字一模一樣,屬於同一種語言。
平複了一下心情,白羽把這幾個字翻譯過來,意思是:守護神諭。字意簡潔異常,白羽一時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忽然,大字隱沒,一段小字又出現在柱麵上,白羽顧不上驚異,急忙凝神細細閱讀,隻見上麵寫道: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饑,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
白羽心中大奇,這不是韓愈名篇《原道》中的一段話嗎?雖然文字不同,但是翻譯過來意思卻大致一樣,闡述的是關於儒家的天道、人道的思想。
白羽讀完這段文字,有一種猶有下文的感覺。果然,這段文字隱沒,柱麵上又出現了下一段:
“然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彼遊於物之內,而不遊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眾生,則眾生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況人事傾軋,利益相因,得失榮辱,常致喪心病狂,乃人之大哀矣。”故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如古之無聖人,使民自化,食用造物之無盡收藏,超然於山林之野,則何來憂悲哀惡?”
這段文字白羽沒有見過,不過其中意思卻很明白,說的是道家無為治世的思想。看來作者是一個堅定的道學家,白羽心想。
接著,柱麵一閃,又出現了一小段文字,寫道:“聖民之道,當修其身,善其心,盡天理,免人事。”哀眾生之須臾,羨虛空之無窮。遺修養性命之法,是謂“長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