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自幼不好讀書,但一清這番引經據典的話卻著實引起了他的興趣,沉吟道:“原來這通天之能,竟與建立王朝息息相關!”
“不錯,這種通天之能,便是天學,其手段包括了望氣、占星、靈台、儀象等等。王朝必須擁有能與上天溝通之人,才能向四方昭示自己的‘天命’,從伏羲、神農、黃帝起始,直到唐宋,莫不如此。正因如此,曆代都嚴禁民間私習天文,他們要禁絕這種通天之術流布天下。在各朝代厲禁之下,天學精髓自五代十國之後,便衰微起來。玄武之秘,其實就是天學的一大秘學,可稱為‘玄武天學’。”
終於說到了玄武之秘,果然,玄武之秘竟與王權關係緊密。
朱高煦眸中的光彩更濃,道:“國師還受困於黑獄時,本王已探知了玄武之秘的消息,傳聞這玄武之秘與兩件寶物有關,一為玄武靈壺,一為天樞寶鏡。玄武靈壺在武當掌教之手,那天樞寶鏡則被國師的小師弟一粟真人攜走,據說一粟目下隱居在太行山左近……”
“果然是在一粟的手中。”一清的目光陰沉起來,“當年滄海一粟與我情同手足,但我出山後卻避我如蛇蠍。哼,老道定會找到他,親手破解玄武之秘。”
“敢問國師,到底何為玄武之秘?”朱高煦興致大起。
“按天學家所說,天地間有一股起自北方的本源之力,稱為玄武之力。據稱,這股力量可席卷天下、改朝換代。近五百年來,先是大遼龍興,進逼中原,以宋太祖、宋太宗之絕世異才也無可奈何。其後大金國龍興於白山黑水,掃滅北宋,勢若卷席。再往後,便是蒙元了,狂飆突進,橫掃天下,漢人幾無存身之地……”
“這都是因為玄武之力?”
“不,玄武天學包羅甚廣,適才老道所說的,隻是玄武之力在風水上的一個特性,被稱為‘北水地煞’。從天學上來說,北鬥注死、南鬥注生,北方之氣肅殺暴戾;從地理講,北方多高原,南方多平湖,北方之氣流向中原,有橫掃千軍之勢。綜天文地理之說,便稱之為‘北水地煞’。故而千載華夏,唐宋遼金元等朝,算上永樂帝自己統率的燕軍,都自北方興盛,曆代由北攻南,皆有破竹之勢。這便是玄武之力中的北水地煞作怪。”
“怪不得,數百年來,由北擊南,易如反掌;由南掃北,難若登天。”朱高煦沉吟著,忽然一凜,“但卻唯有兩人掃北大獲成功,那便是洪武太祖爺,還有我的父皇,這是何故?”
“便因他們身邊都有精研玄武天學的高人,洪武太祖爺身邊有奇人周顛,永樂先帝身邊則是姚廣孝。”一清說著咳嗽了一聲,旁人在漢王跟前提起朱棣都恭恭敬敬地尊稱先帝太宗爺,但一清因被朱棣下密令幽禁數年,便老實不客氣地稱之為永樂先帝。
“特別是永樂先帝,老道猜想,他極可能已洞悉了玄武之秘,至少也獲知了北水地煞的秘密,這才在靖難之役中屢屢化險為夷。此後永樂才在玄武神的飛升成仙之地武當山,興修宏大宮觀,宣稱他才是玄武大帝選定的真命天子。不過,我們眼下可順水推舟,讓世人明白,在靖難之役中玄武大帝真正護佑之人,不是永樂,而是你漢王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