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鍥子(1 / 3)

公元2090年,四川省,大邑縣。

“嘟嘟嘟......”冒雨趕回了家中,老李剛一打開房門,還沒來得及脫下雨衣,屋內便是傳來了急促的電話聲。

“局長麼,是我,張繼。”將雨衣脫了下來,放到牆角邊。老李走進了屋內,接起電話,隻聽得電話的那頭,一陣略顯稚嫩的男聲傳來。

張繼,是燕京大學89年考古係畢業的高材研究生,剛走出校園還不到一年,是在不久前來到大邑縣文化局參加工作的。說起這張繼,老李心裏倒是覺得有些奇怪。你說這孩子吧,好說歹說也是燕京大學的畢業生,雖然說考古係是冷門專業,可就憑借著這燕大畢業生的文憑,怎麼說也能在省廳裏找到個不錯的差事了。可偏偏人家就主動要求,分配來到大邑縣這窮鄉僻壤工作,挺是令人費解的。

“哦,小張啊。這大半夜的,有事情找我怎麼不打我手機,反倒往家裏打來了,出什麼事了嗎?”老李從褲兜裏掏出了打火機和一盒煙來,抽出一根香煙點燃了起來,深吸了一口,問道。食指和無名指處的焦黃色,不難看出來,老李是個有著許久煙齡的資深大煙袋。

“我也想打您手機來著,這不關機了麼。我也沒辦法了,隻能往您家裏打了。”電話那頭,張繼有些無奈地說道。

老李這才記起來,這幾天,因為連著下了好幾天暴雨的緣故。他每次下班回家,都會把手機和電池給拆開來,放在防水袋裏,避免手機進水。

“好吧,我忘了。怎麼了,小張,局裏出什麼事了嗎?”老李敲了敲腦袋,倒是忘了這茬子事。

話說這張繼,雖說年紀不大,和文化局裏大多數人比起來,就是個毛頭小子。可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工作狂人,雖說才二十出頭,可這幹勁倒是挺足的。在他來文化局之前,老李一直是局裏下班後最晚一個離開回家的人。他倒好,來到文化局工作之後。精神好的時候,在局裏動不動一呆就是一個晚上。

“是這樣的,局長,您聽我說。就在剛才,銀屏山附近的村子有村民打來電話反映。就是這幾天,不是連著下了好大一陣暴雨麼。結果銀屏山上的趙雲墓,被這雨水衝刷的,已經有了要塌方的跡象了。”

“你說什麼?”老李心頭一驚,將手中的煙掐滅了,眉頭緊鎖,伸出手來揉了揉太陽穴。

趙雲墓,可以說是大邑縣的標示性古跡了。作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的陵寢,這座墓穴對於研究三國時期的曆史來說,可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幾十年來,大邑縣文化局一直遵循著國家對於古墓發掘的政策,隻是對墓穴做著些保護工作,從來沒有想過主動發掘。可如果真的因為雨水衝刷導致塌方,將墓穴裏的古物毀壞。那可是會對考古研究造成很大的損失的。稍微一思索,想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老李在家裏也是待不下去了。

“這樣,小張,你把材料都準備一下,我現在馬上趕回局裏。咱兩整理下相關材料,趕緊向省廳裏彙報下。”老李說完,便把電話掛斷了。又套起了牆角處還滴著雨水的雨衣,匆匆出門。

次日,收到了大邑縣文化局遞交的材料之後,四川省文化廳也是對此表示出了高度的重視。當天,便是成立了一支由考古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考古小隊。傍晚時分便是出發,連夜馬不停蹄地從成都趕往了大邑縣。

趙雲墓的發掘,是在暴雨中進行的。由於技術尚不成熟,還有大雨的緣故。墓中的一些古物,諸如書籍衣物之類的,都是沒有保存下來。在出土的那一瞬間,不是化成了灰燼,便是被滲進墓中的雨水衝刷得麵目全非。但總的來說,雖說也有損失。不過墓中的大部分有價值的古物,還是被及時搶救挖掘出來,成功地保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