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錦妃(1 / 1)

魏國建都洛城五十餘載,雖偶有戰事,卻也都是些邊陲國境之爭,無傷國之根本。不論民間,還是廟堂,儼然一片祥和鼎盛之象。時值歲末,漫天飛雪,早朝之上文武百官並無要緊國事商議,太宗皇帝便早早退朝,起駕崇淑宮。錦妃本就受恩,如今又喜得龍種,單憑這六甲之身,更足以討得龍心大悅。

自古嬪妃得寵,無不受益於貌美、曲幽、舞魅、賦雅抑或別樣風情。而建國安邦之君,賢德垂範也多因安撫天下、贏證民心而為之。錦妃聽聞皇上擺駕崇淑宮,心中亦是得意非常,如若此番為皇家誕下一皇子,後宮尊位又將舍我其誰。皇後娘娘自三年前身染重疾,不治西去,後宮尊位便一直空缺,幾宮嬪妃雖表麵上聽從皇上安排聲色未動,可暗地裏早已爭的是你死我活。

錦妃衣冠稍顯素樸,為皇上親煮一杯熱茶奉上,這才低聲說道:“每逢寒冬臘日,紫陌便時常會想起越姐姐。想當初,紫陌初到後宮,若非越姐姐悉心調教,恐怕也不會有今日陛下之恩寵。”

太宗皇帝暖茶下肚,本性念舊的他,被錦妃這麼一番話說的是感慨萬千:“三年了,難得愛妃顧念舊情,朕心甚慰。如今愛妃有孕在身,憂愁之事莫要總掛於心上。愛妃此番心意,相信皇後在天有靈,也定會感念。”

錦妃繼續說道:“紫陌雖出身卑微,可知恩圖報四個字卻始終不敢忘卻。不論越姐姐,還是陛下您,紫陌今生有幸相伴左右,足矣。越姐姐品性善良、德才兼備,紫陌當以她為榜樣,多替陛下分憂才是。”

前幾日,太宗皇帝去福壽宮給太後請安,還被問及皇後出缺一事。偌大一個後宮,皇後之位空缺,也非長久之計。適才聽聞錦妃的一番話,太宗皇帝心裏似乎定了些主意。

錦妃何等聰慧之人,太宗眉宇間流露出的分毫情愫,她盡收眼底,隻是佯裝不知罷了。和皇後相比,錦妃自然不甚了解皇上,可皇後在世時,兩人頗有淵源,這才讓她在如今的後宮紛爭中步步為營,占盡先機。

“皇上,禦書房傳話過來,左丞相秦牧、右丞相肅承禮兩位大人有要事覲見皇上。”太監總管徐高麵色略顯蒼白,據實稟報。

錦妃應聲說道:“陛下,國事要緊,想必二位大人定有要事相商,臣妾這裏就不勞陛下費心了。”說話間,用餘光瞥了一眼旁邊的太監徐高。待太宗皇帝離開後,便立即吩咐貼身女官,盯緊禦書房。二相同時覲見,若非突發大事,也不至於此。這一點,錦妃早有盤算。

“啟奏陛下,剛剛接到密報,西涼國朝貢使團昨夜在驛館遭遇伏擊,一行數人,全部遇害,西涼王進貢的北海神珠也失蹤了。”右丞相肅承禮隨即遞上密函,事發突然,始料不及,一時間卻也不知該如何處置為好。

太宗皇帝龍顏大怒,斥責道:“豈有此理,究竟是什麼人敢如此膽大包天截殺朝貢使團?”

秦牧遲疑了片刻,這才應道:“陛下息怒,隻因事發突然,又遠離京師,一時間恐難以查明真相。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如何向西涼王通稟此事。眼下,兩國邊境之爭剛剛平息,這個時候發生使團被殺一案,恐生變故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