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神的啟示(3)(3 / 3)

“那您信仰什麼?”

“我的信仰來自我的祖先。”老人聲如晨鍾暮鼓,娓娓道來。

“我的曾祖父是廣東新寧縣人士,清朝同治元年來到美利堅,落腳舊金山。那時淘金熱興盛伊始,我祖父作為苦力豬仔被販賣至此挖金礦、修鐵路,以超乎常人的勤勞和忍耐在這裏安家落戶。勞碌一輩子,我曾祖父生前飽嚐艱辛卻一無所有,死後屍骨埋在太平洋鐵路的內華達山沙漠那一路段的枕木下。我是移民家庭的第三代,還算不錯,自小在餐廳、雜貨店打工,後來還上過學,有機會學習英文。我們的信仰就是遵從祖訓,勤儉守禮,耕讀傳家。信仰的是家國天下,祈望天下太平,家宅平安。這是一種對世俗生活的信仰,比起任何虔誠的教徒都毫不遜色,甚至比那堅韌百倍。

“信仰是生存的力量。我們活著,總要有那麼一種信仰,讓心靈有所寄托,麵對世間萬般苦難才不會毀滅自己。這種信仰的力量不一定源於神靈,也可以是一種信念,一個處世準則,一件物品,是我們的親人,家園……那種使我們心懷希望地想要去守護的精神寄托,能讓自己由內而外變得強大起來,為此可以承受痛苦,忘記悲傷,勇敢地去努力,去前進,去奮鬥的精神力量,足於讓一代代人在險惡之地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

“謝謝指點,受教了!”伯恩致敬老人。

這也是一種人為自身立法的樸素而超然的信仰。很久以後,他總會不時想起老人的這番話,以及老人說這話時的那種堅韌非凡的氣度。

飛機舷窗外,雲霧散去,藍天如明鏡倒映大海。

兩人由此聊起來,話題縱橫開闊,仿佛一見如故地無所不談。老人見識多廣,飽覽群書而博聞強記,洞悉世界之事,莫不有獨到的真知灼見,語言風趣,談笑間讓伯恩心生遐邇,為之暗暗敬佩。壓抑的心情放鬆了許多,噩夢給他帶來的暗影悄然褪去,如巨獸潛伏於意識深處。

一小時的飛行時間不知不覺就過了,飛機降落在洛杉磯棕櫚穀機場。

伯恩收起記事本,臨行前,他與老人握手告別。老人的掌上布滿老繭,粗糲如砂岩,手指骨節粗大,那是從小做慣苦力勞動導致指骨變形。“送你了,閑來不凡一看。”老人拿了那本散文詩集《沙與沫》遞給他,笑說,“文學始終是比政治、哲學和宗教更好的心靈溝通橋梁。”

下了飛機,DIA洛杉磯分部已派專車等候在機場,老人乘車離開。

伯恩和杜克坐上另外一部車,他不禁問:“那老人是誰?”

“瑞斯塔爾醫療公司的創始人,集團大股東之一。老先生為人非常低調,平日裏深居簡出。”杜克介紹說,“他的中文名為‘易鴻鈞’。”

伯恩不由吃驚。瑞斯塔爾公司赫赫有名,那是全美最大的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製藥企業之一,其卓越的醫藥研發和生產能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此外,瑞斯塔爾在全美各州還擁有眾多的連鎖醫療機構,集團位居全球百強企業之列。他想不到這家著名公司的創始人居然是一位華商。

“我從小在中國城長大,易先生是我的精神教父。”

杜克神色頗為自豪地說,“那地方當年是一個多種族混居的社區,我就是你們認為的那種貧民窟‘素質低下的黑小子’,易先生教我讀書識字,資助我上學走上了正道,考進國防大學。在我們那地兒,易先生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經曆非凡,年輕時曾應征加入陸軍開赴歐洲戰場,隸屬美軍第28步兵師,那是1944年登陸諾曼底的先遣部隊。戰爭結束後,易先生在醫院打雜,還做過醫藥產品推銷員,後來創辦瑞斯塔爾,曆經艱苦奮鬥幾十年,至今才有了現在的地位。”

“確實不簡單。”伯恩又問,“易先生是企業家怎麼參與國防會晤?”

“瑞斯塔爾的生物研究機構與軍方有戰略合作,國防高層和易先生的關係自然密切。”杜克簡單地答了一句。看似不想過多透露軍事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