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代相傳的典籍記載,我等之所在,名叫無神聖天,相傳乃是一名心灰意懶之老道所創。那聖人運神功,一指,一劃,開辟一片天地,成山水海陸,造世間萬物,又創造生靈,禽獸鱗甲,乃至人類。曆經兩代弟子耕耘完善,生靈也繁衍漸多,天地間可謂生機盎然。人則以地域劃分,築城修渠,建邦立國。另有天界、惡境兩處大陸,人皆謂之仙、魔居所。”
這段話出自著名史官唐六跡所著的《通史》,位於開篇第一段,簡要地說明了古人對於世界形成的認識。唐六跡一族世代皆是史官,專門編寫官方史書,他們的工作神聖、嚴肅且極具權威,是連統治者也是無權幹預的。我在本書中所寫的故事,也大量參考了唐家編纂的史料,力求真實還原那一段英雄往事。
人間有無上妙境,又稱大國州,地處中央,廣袤無垠,分十三州,物產甚豐,英才輩出。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人們開始按地域劃分族群後,大國州經曆了天下大亂、四方混戰的時代,史稱“一城一國”,即一個城池便可算作一個國家。各國相互攻伐,幾無寧日。幸得有一英雄,名叫公孫同,橫空出世,南征北討,掃清六合,不斷兼並其他家族,建立起新的國家。最終公孫稱帝,諸國一統,雖周邊仍有蠻夷襲擾,但國家主體已經形成。公孫同定國號為“萬國同邦”,意即無數小國家合並為一個大邦,並且巧妙地加入了自己的名字,為新王朝打上自己的烙印。
公孫氏坐穩了江山,開啟了他們的統治。後來的公孫三世把天下分為五國,即東西南北中五方,皇帝坐鎮中央司隸,其餘分封四大諸侯——東國東海王、西國錦王、南國鎮南將軍、北國衛王。四大諸侯隻有南國不稱王,蓋因是異姓諸侯,隻以將軍稱之。
是時,已過百餘年,皇位已傳七代,至公孫波,自號朱雀大君。這公孫波相貌英武,體態雄健,少時膽氣過人,曾箭射飛雕,亦能歌詠吟詩,深得六世帝所器重。登基之後,英明能斷,能征慣戰,百官無不拜服,天下莫不歸心。這皇帝誌氣豪邁,命人製大國圖,繪出天下山川地理,統一製式,長三丈,高二丈三,或錦繡織成,或玉石雕就,置於每殿每室,舉目可見,見之則思雄圖壯誌,不掃盡蠻夷誓不罷休。
七世帝公孫波,繼位四年,謀劃妥當,便舉兵西進,共興兵三十萬人,直擊西方赤發鬼國。此戰非同小可,兩方相持不下,損失慘重,進進退退,得而複失,激戰半年,僅僅攻占鬼國一城,卻損失了四萬多人,可謂得不償失。要知道三十萬大軍,除去後勤,實際投入前線的戰力也就十萬,損失過半卻僅取一城,這種尷尬境地令皇帝頗為窘迫。
這一日,皇帝於禦帳中愁眉不展,似是自言自語道:“進不得進,退卻又恐貽笑大方,手下將領如雲,竟無良策!”
隻聽一人答道:“末將願領鐵騎一千,擊破敵軍。”
皇帝抬眼一看,原來是帳下一員虎將,名喚石飛。這石飛生的剽悍,麵容削瘦冷峻,雙目隱隱有金光射出,他自幼修得秘法,遍體金剛,刀槍不入,且力大無窮,武勇非常。時任禦駕近衛營長官,訓練出磐石鐵衛一百八十人,專職保衛禦駕,深得皇帝賞識。
皇帝正苦無良策,見石飛自告奮勇,立即命左右賜禦酒一壺,又調撥一千人與他。石飛領了兵馬,終日操練,把自己一套秘傳陣法演練得精熟。
半個月後,皇帝親自率主力軍隊進發,在西風原上與敵軍決戰。遙望西麵,漫漫沙塵中,敵軍中軍旌旗密布,槍戟林立。兩翼騎兵皆披著金色軟甲,手提金色彎刀,在日光下顯得格外惹眼。皇帝問石飛應當如何,石飛笑道:“末將觀之,敵軍左翼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