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古老文字(3 / 3)

那就是現在有人叫這種文字為“甲骨文”也有人叫它是“夏篆”。

從文字文化說起,夏、商、周三代文字可大致分成為祖孫三代,屬於同一個體係,一脈相承,同根同源,都來自於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來自同一個家族,屬於近親,是割不斷的“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近親。

為什麼古代學者總是將夏、商、周三朝連在一起,相提並論,就是因為它們之間有不可分割的東西。

那就是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文明將它們緊緊的扭在了一起。

但遺憾的是,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尚未發現有能夠證明夏朝文字的相關資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懷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這一疑點。

在曆史上,除了號稱撰寫《無字天書》龍魂文字之外,那對現如今影響力最大的是“倉頡造字”,也就是甲骨文。

文字讓一些言語、意思、言論等等通過書寫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甲骨文的名字要比龍魂文字大的多,而龍魂文字也就顯得更加神秘了。

秦國呂不韋集合門客編纂的《呂氏春秋》和戰國韓非著作的《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換句話可以這樣說,龍魂文字是人文始祖伏羲發明出最早最為完整的一套文字。

倉頡應該是從其中吸取了大量的精髓,然後把這些文字簡化了,並且刻在了獸骨上,所以才有了甲骨文,接下來一直演化成了現在的簡體文字。

獨狼問我:“小老板,我怎麼看棺材上麵好像都是字啊?”

我想不到獨狼也能看出苗頭,便點頭說:“如果我看的不錯的話,那應該是夏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甲骨文。”

胖虎質疑道:“不對吧?甲骨文那是刻在骨頭上的,老子念得書不多,但你也不能如此玩弄老子的智商吧?”

我隻能解釋道:“甲骨文這種文字是因為現在出土發現刻在骨頭上,才有了這麼一個名字,如果當時刻在石頭上,說不定就要石頭文了!”

胖虎“哦”了一聲,好像是恍然大悟了,說:“那老子知道了,這就叫棺文對吧?”

我算是被胖虎打敗了,就去問解官他們,有誰認識甲骨文沒有,可結果他們都看著我,顯然是一問三不知。

月嬋說:“寶子,如果你都不認識,那我們就更不認識了。”

我無奈地歎了口氣,這時候胖虎他們已經開始把其他七扇門相繼打開,結果都是一樣,每扇門背後都有一口豎立著的棺材。

我甚至有一種看到國外那些科幻恐怖大片的感覺,怎麼看都覺得棺材裏邊應該有一具木乃伊才對。

我的目光不由地看向了迷蝶,她作為一部活著的古代史書,要不是因為她失憶了,估計我們會知道更多關於古代很多事情的真相。

現在都是碰運氣,也許這也是玄道陵為什麼讓她和我們一起倒鬥的原因。

迷蝶見我又看她,就立馬明白我的意思了,說:“你是讓我解讀上麵的文字嗎?”

我撓著頭有些不好意思,說:“迷蝶,你是古月國的人,身處昆侖地區,這些字是夏朝的文字,是我們中原的字,你應該不認識吧?”

不知道我當時說這話那副嘴臉有那麼的虛偽,其實我打心眼裏是想要讓迷蝶解讀出來的,可是擔心她的大腦受不了,在理性和人性的徘徊之間,最後我還是選擇了理性的問了出來。

迷蝶看著八口棺材上的文字,差不多十多分支之後,她才說道:“這上麵講訴了八件事情,是關於整個夏朝的興衰以及這個皇陵中的所有事情。”

一聽這個,我們立馬就豎起了耳朵,這顯然是非常有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