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說:“寶子,老子看你丫的肯定是丟了魂了,剛才老子已經砸過了,如果能用這麼簡單的辦法搞開這些鎖,老子還有把一邊傻了吧唧的你叫回魂嗎?”
我剛才實在想到的太入神了,以至於在進了冥門那一刻,後麵的事情我一概不知,所以現在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不好意思地對大家笑了笑,然後就去問解官:“師兄,看出些什麼端倪來了嗎?”
解官已經研究過半了,他搖頭說:“每個鎖頭的模樣差不多,但裏邊的構造卻非常奇怪,看似非常的簡單,可是怎麼都打不開。”
我也看了幾把,同時也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開鎖工具去嚐試,結果就像是解官說的那樣,按照原理是應該能打開的,但真正去操作就會發現根本打不開。
那種感覺不像是少了一點關鍵的地方,而是我根本連關鍵是什麼都沒有搞清楚。
張莉說:“你們搬山派都打不開,我們就更不用說了!”
獨狼立馬反駁道:“第一我們不知道每扇門後麵是什麼,第二也不知道這門有多厚。”
我皺起眉頭,問:“難道無法探知這門的厚度?”他們沒有說話,獨狼示意我敲一敲大門再說。
我按照他說的那樣一做,就立馬明白為什麼無法估計這門的厚度,因為敲上去發出“咚咚”的聲音,就好像用鼓槌在擊鼓一樣。
我問他們這是怎麼回事,月嬋告訴我,根據所有人的推測,這應該並不是八扇門,而是八個造型像門一樣的石鼓,屬於古代的打擊樂器。
對於他們這樣的說法,我保留自己的意見。
說到石鼓,那就不能不提石鼓文,在公元627年,發現於今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就有十隻,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細下粗頂微圓,十個花崗岩材質的石鼓每個重約一噸,在每個石鼓上麵都鐫刻“石鼓文”。
因銘文中多言漁獵之事,故又稱它為《獵碣》,現在藏於故宮博物館的石鼓院內。
石鼓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從秦朝的陳倉石鼓,發生了陳勝起義,一直到唐朝的安史之亂,宋朝的司馬光之父造假工程,導致靖康之亂,再到元明清的曆史變遷。
傳說中,石鼓並不是用來敲的,說白了不是人用來敲的,而是石鼓自己發出聲響,每一次響起都會發生一場血淋淋的戰爭,在每個朝代都把石鼓當成一種上天的預兆。
在一些考古學家猜測,這陳倉石鼓是起源於秦朝,但還沒有非常肯定,隻是因為上麵出現的大篆,而秦朝事情又是大篆興起的朝代,所以才會這樣認為。
陳倉石鼓,是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先生譽為“中華第一古物。”
由此可見,石鼓追尋的朝代要非常的久遠,如今在夏朝的墓中也看到了如同石鼓的石門,我頓時就將這八個和現存於世的十個聯係到了一起。
隻是有一點讓我想不通,為什麼這石門敲擊能發出聲音呢?
我仔細去摸其中的一個,發現石門的材質也非比尋常,看樣子和鎖頭的用料是一樣的。
隻是,現在讓我叫不出名字的石料那真是少之又少,我想應該是這種石料在現代社會上“滅絕”了,甚至連一些文獻記載都沒有。
目前為止,我隻能把這長的像門,還有鎖頭八個,稱之為夏門鼓。
這應該是算是我的職業病,就像是看到一件剛出土的冥器一樣,我肯定會給它起個名字。
說到了石頭,那自然要提到石器時代,那是人類曆史的初級階段,距離青銅器出現之前,一共經曆了兩三百萬年,屬於最原始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