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次與你相遇(1 / 2)

孟小起做夢都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遇見鬼,雖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精神不正常。

孟小起遇見鬼,這不正常的人遇見了不正常的東西,不正常的事情就開端了。

孟小起是個孤兒,在他現有的童年記憶的伊始,就是生活在孤兒院中。在他的童年記憶裏,沒有父母親人的身影,隻有那所破舊的孤兒院、勤勞忙碌但卻並不溫柔的阿姨和一些年齡參差不齊與他同樣可憐的夥伴們。但是,他記憶中缺少的不僅是親人的身影。還有一種他從沒體驗過的情緒——恐懼。

是的,孟小起是個沒有恐懼的人。那位曾經照顧他11年的孤兒院阿姨到現在為止也十分不願意提及有關於孟小起的成長經曆,因為那太…詭異了。試想一個5、6歲的孩子深夜裏獨自一人穿過長長的漆黑的走廊上完廁所後,卻在半路那走廊的牆上畫起畫來,那是多詭異的行為。

人類的大多數恐懼情緒是後天獲得的,就是所謂的吃一塹長一智。一個第一次見到火焰的孩子是不會害怕火焰的,因為他不知道火焰會傷害自己。但是當他第一次被火焰灼痛甚至灼傷後,絕對不會再主動碰第二次了,而且再次看見火焰時就產生了恐懼心理。當然隨著經驗的增加,知道怎樣利用火焰後,這對火焰的恐懼便沒有了。不過真的是沒有了麼?準確的說應該是克服了,火焰燃燒在灶台上當然很少有人會害怕,但是燃燒在書桌上、房門上、地板上呢?

除了後天獲得的恐懼,還有先天的恐懼,那便是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黑暗、神秘、甚至一些奇怪的聲音或圖形。都會讓人產生恐懼感。

不過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的恐懼,孟小起這個家夥統統沒有。孤兒院阿姨清楚的記得孟小起小時候手指第一次由於好奇被蠟台上的火焰燙起了個水泡,兩天後這個聰明的小家夥居然把她幹粗活的手套偷來,溜進了廚房…當然後果是那雙本就破破爛爛的手套徹底被灶台上的火燒的不成樣子。而孟小起也因為這次“實驗”的失敗付出了一些代價。

如果說深夜在走廊中畫畫,隻能證明這孩子膽子很大,那麼這鍥而不舍的觸碰火焰,是不是說明他腦子有問題?當然不是,孟小起除了沒有恐懼,其他一切都很正常,甚至智商比常人還要高出一些。

第一個發現他根本問題的人是孤兒院的院長,一位40多歲而且很有魅力的男人。從阿姨那裏聽說孟小起的種種不正常行為後,身為這所規模中等規模的孤兒院院長決定親自觀察一下他。

令院長首先產生注意的就是孟小起的表情,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麵對一位40多歲且不失威嚴的成熟男人時,孟小起的表情實在太過於…冷靜了。那絕對不是一個正常孩子應該有的表情。在他的眼神裏,沒有一個弱者對強者的畏縮,反而帶著絲絲的打量與觀察。仿佛麵對他的這位院長不是一位長者,而是…一件物品。

其次是那些不正常的行為了,院長發現,孟小起的那些怪事都可以體現出一個孩子的正常天性。隻是他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又或者少了一些什麼東西。是什麼呢?對於火焰的執著可以解釋為這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之後又想出種種辦法來試圖觸碰火焰。這說明他很聰明,很善於思考。但是,為什麼他不會怕傷到自己呢?

終於通過一年時間的觀察,院長確定了自己的猜想。

孟小起,無恐懼。

16歲那年孟小起離開了孤兒院,並不是被領養出去,而是被院長送到了一個地方,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地方——華夏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夜,深夜,透過窗外,那被月光籠罩的樹枝好像眾多掙紮的手臂一樣,隨著陣陣晚風吹過,慘不忍睹的揮舞。

一名相貌清秀,神色冷漠的青年靜靜的坐在床上,望著窗外被風吹動的樹枝一動不動,好像一尊石像一般定在那裏。他便是從孤兒院來到這華夏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的孟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