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羽化 (五 上)(3 / 3)

“的確如此,守土‘在德不在險’,虎賁鐵騎是天下致銳不假,但羅藝為了養活這支鐵騎也把幽州各地刮得民不聊生。咱們六郡的人,特別是涿州和上穀的百姓都知道羅藝治下是什麼日子,為了自己過得像個人樣,也會跟著將軍與羅藝拚命。至於竇建德,他的實力本不如咱們。咱們不出去收拾他,已經讓他求之不得,根本不怕他打上門來!”方延年是通過科舉考入軍中的書生,謀略方麵不如時德方,但長處在於能舉一反三。受了同僚的提醒,馬上找出一大堆自己一方的優勢來。

“諸侯當中,咱,咱們也是第一個開始屯田的。若論民間富足,整,整個河北無人能比。”時德方不願自己的風頭被人所搶,加快了說話速度。“隻要能和羅藝對峙上三個月,他的軍糧必然會被耗盡。而咱們手頭有富裕的存糧,可以尾隨而逐之,奪回整個涿郡。如果想盡快結束戰鬥,也可以從其後方想辦法。薛家兄弟不會不明白他父親的死與羅藝兩次暗算息息相關,之所以依附於仇人是被形勢所迫。咱們派人散布些流言,即便薛家兄弟不想造反,羅藝也會擔心自己的後路。若是再能派一支輕騎突入幽州的話,老賊的死期不遠了!”

論起機變的本事來,博陵軍中的文官沒有一個能和時德方相提並論。大夥剛在河南吃了流言的虧,轉頭他就將此計送給了羅藝。薛家兄弟和羅藝貌合神離,雙方中任何一方中計,都足以威脅幽州軍的根基。而輕騎突擊騷擾,利用速度優勢打擊敵人,是博陵軍最拿手的勾當。隻要不跟具裝鐵騎正麵交手,任對方的攻擊力再強,也拿揚長而去的輕騎無可奈何。

“兵法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咱們博陵其他優勢沒有,這個人和,卻是誰也比不了。”方延年想了想,繼續從大局上總結。“將軍深得百姓之心,登高一呼,應著雲集….”

“光有百姓擁戴未必管用,咱們在河南不也是甚得百姓擁戴麼,還不一樣被人賣了!”周大牛皺了皺眉頭,冷冷地插言。

他的話像一瓢冷水,澆得眾人直打哆嗦。特別是幾個興高采烈的文職幕僚,受不了這種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一口氣憋在了胸口處,臉色登時變得鐵青。

按道理,這種樊會之流是不應該多嘴多舌的。但令時德方等人稍覺失望的是,李旭居然不準備追究周大牛的莽撞。笑了笑,他低聲說道:“大牛的話也有道理,咱們吃過一次大虧,總得記住些教訓。要不然下次遇到同樣情況,還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上次是咱們沒有提防。今後隻要多幾分防人之心,就不會吃同樣的虧!”時德方不服,強忍著怒火說道。

“不光是防人之心的問題。咱們不能誰都不相信吧!東都方麵之所以那樣做,必然有他們的原因。再者,他們為什麼敢如此有恃無恐,居然料定了事後朝廷的反應?有些原因,我已經找到了。有些卻一直想不明白。大夥誰能說出其中一二來,望不吝直言!”李旭苦笑著命令。

他知道守住博陵六郡的任務不會像大夥說得這樣輕鬆。上陣殺敵是他所長,因此,麵對虎賁鐵騎或其他各路山賊流寇,旭子心中沒有太多畏懼。但在對付陰謀詭計方麵一直是他的弱項,所以必須多聽聽眾人的觀點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將軍請恕屬下直言!”方延年站起身,未說話之前,先給李旭做了揖。

“盡管說,被自己人指出來,總比被外人握在手心好!”

“剛才屬下一直說的是將軍的優勢。但將軍的劣勢的確也非常明顯!”得到李旭的鼓勵後,方延年毫不客氣地說道:“首先,將軍崛起迅速,根基不穩,人脈單薄。在朝沒有人呼應,在野也不能讓那些大家大姓傾心!所以欲算計將軍,隻要能得勝,就不怕其後有人報複!”

這回輪到武將們臉色發青了。大隋的世家大族,包括博陵地方上的一些大姓的嘴臉眾人心裏很清楚,這些家夥的確都不太買李大將軍的帳。甚至在拿了李將軍不少好處的情況下依舊心懷叵測。此種尷尬情況導致博陵軍長期以來不得不仰仗皇帝陛下的支持。而一旦皇帝陛下的支持被忽略了,博陵軍背後立刻空門大漏。這回東都方麵之所以算計博陵軍能輕鬆得手,就是因為越王楊侗在楊廣眼裏肯定比李旭重要性高。隻要得到的楊侗的首肯,段達等人想怎麼幹便能怎麼幹!

而今後的現實將更加嚴峻,大夥和李將軍既然決定不奉朝廷號令了。朝庭的支持亦不會存在,失去了大義的名分後,博陵軍的根基更弱,背地裏那些黑手也必將伸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