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李郎將!”屈突通和雲定興二人沒等眾同僚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同時向李旭道賀。
“傻子,還不感慨謝恩!”羅士信在心中暗叫。他看出來很多人對楊廣的這個決定非常不滿意,隻是一時沒有人領頭,所以才沒提出反對意見。禦案後那個家夥耳朵骨軟得像絲綿,若不抓緊時間敲磚釘腳,恐怕這點好處轉眼便被收將回去。
這些年來,李旭一直在官場中打滾。即便在木呐,屈突通和雲定興二人話中的暗示之意還是能聽明白的。當即深深俯下要去,接旨謝恩,順請楊廣恕自己甲胄在身,無法行全禮。但表示接任之後一定不負朝廷所托,盡快揮師東進,早日掃平六郡盜賊,還朝廷和百姓一片安寧之地。
“你先莫急著揮師東進,朕還要在河東道巡視幾天,你帶了汾陽軍,在禦林和雄武二軍外圍警戒。待朕進了太原,你再回汾陽去收拾。咱們君臣有一段時間沒見麵了,你這些年打了那麼多勝仗,都是怎麼贏的,抽時間到朕身邊說說,朕喜歡聽!”楊廣終於做成了一件讓自己滿意的事,開心地補充。
‘這小子福星高照!’虞、裴等人追悔莫及,卻不能強迫楊廣收回成命。隻好笑臉上前,恭喜朝廷又得一良帥,恭喜李旭高升二品武職。李旭也不介意對方話裏話外的擠兌意味,笑嗬嗬地向對方一一還禮,同時謙虛地表示自己才能不足,希望幾位德高望眾的前輩老臣不吝賜教。至於所部兵馬的糧草軍械,也沒忘記趁著楊廣在場,直接向監管兵部事務的裴矩大人開口討要。
裴矩無法當著楊廣的麵推脫,隻好答應,轉手將此事交給兵部尚書趙孝才處理。李旭當日在滎陽城外對趙孝才曾經有過救命之恩,後者一直想找機會報答。見參掌朝政裴矩不阻攔,當即大著膽子把此事應承下來,並主動建議李旭多備戰馬,以便在平原之上追殺逃寇。
“這次截殺突厥人,倒是俘獲了許多良馬。都找專人押在了城外,準備隨時解往東都交割!”李旭先向趙孝才致過謝,然後順口提到。
“好說,好說,李郎將先把汾陽軍需要用的那份扣除,免得押來押去的增添許多耗費。等咱們回師後,這雁門郡剩下的軍糧和器械你也可以帶一批走。邊塞上的百姓剛遭了難,我也不忍心再著地方官征調他們押運物資!”
“謝過趙尚書,謝過裴大人,謝過皇上!”李旭抱拳,四下施禮。他和李世民在截殺始畢可汗的戰鬥中斬獲頗多,先前正想著如何找借口扣一批出來送到河南去以解齊郡子弟燃眉之急。眼下有趙孝才的一番交代,連說辭都不用再費心尋了。
楊廣正在興頭上,所以根本不在乎趙孝才當著自己的麵給李旭開後門。況且大隋將士在外作戰,繳獲物大部分被將領和士兵們貪汙掉乃是慣例。隻有張須陀和李旭這樣廉潔自守的,才會老老實實將戰利品盡數歸公。當下,他又叮囑了幾句李旭到地方之後需要體察的民情,並叮囑戶部官吏盡早將汾陽軍的軍餉補發完全,然後才騰出時間來嘉勉被晾了近一個上午的秦叔寶和羅士信等人。
獨孤林已經是輔國將軍,因此軍職不能再升。楊廣將他的封爵升了一級,賞綢緞五百匹,著其回到東都後去戶部領取。李世民有奮勇殺敵之功,人又長得討楊廣歡喜,所以直接授了五品輕車督尉,仍然回太原輔佐其父李淵。秦叔寶和羅士信屬於郡兵編製,職序與府兵和邊軍都不不同,所以楊廣特別賜給了二人一個武騎尉、一個驍騎尉的正五品散職。 至於在地方軍中的具體職位,還由其頂頭上司張須陀酌情提升。
屈突通資曆深,虛懷若穀,戰前善於聽取諫言,戰後又不竊取他人之功。因此楊廣升其為鎮軍大將軍,加上柱國銜。著其繼續統帥麾下兵馬,坐鎮關壟、河西兩道五十州。待議到其他人的賞賜,楊廣便有些猶豫了。特別是對於參與放手守雁門的兵馬,他事先答應突厥退去後凡活著的人最低都授予六品官。然而因為突厥人退得早,禦林軍和雄武營的幸存者加在一處將近一萬五千人。這一萬五千個六品官的俸祿,即便是傾大隋國庫也給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