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它終於安定下來,旭子也借此機會穩定住了自己震蕩的心情。他慢慢站起身,用目光掃過所有人,正色說道:“敵眾我寡,咱們不能把賭注押在一頭狼身上。萬一甘羅臨陣倒戈,就像昨夜在突厥人陣前那樣,咱們連後撤的機會都不會有!”
“並且,咱們如果不能取得一場大勝的話,突厥人不會輕易退兵。與其衝進雁門關被敵人再度圍困,還不如留在外麵,至少不會分薄守軍的存糧!”
“守軍的存糧倒不用擔心,出塞前,天子六軍的糧草都運到雁門關裏去了。再加上關內原來囤積的一些軍糧,光目前守關的這些人吃,足夠吃上兩三年!”獨孤林對雁門關的情況了解比較詳細,低聲向旭子解釋。同時,他也支持旭子與其衝進突厥人的包圍之內不如留在包圍之外作用更大的說法,“但李將軍說得極是,涉及到陛下安危,雁門關裏的守軍無法主動突圍。如果沒有穩妥的破敵之策,咱們留在外圍牽製敵人的作用更大些!”
“好的壞的都讓你一個人說了,小林子,大半年不見,你別的方麵沒長進,倒是學會了說話!”羅士信對獨孤林兩麵活稀泥的態度有些不滿,笑著嘲諷。
換做當年在齊郡,獨孤林早就反唇相譏了。但這次,他卻隻是搖了搖頭。圓熟是成長的必經階段,隻有吃過耿直的虧的人,才明白圓熟的可貴。“我是就事論事,如果咱們沒有穩妥的破敵之策就貿然而行,萬一被突厥人打敗,非但救不出陛下,反而會動搖了關內的軍心!”
他的話引發了一陣嘈雜之聲,眼看著敵軍在前自己卻按兵不動,實在有違眾將士的初衷。但李旭不肯讓甘羅打頭陣,獨孤林又不支持輕易與敵軍決戰,這仗再打下去,卻實令人意興闌珊。
“隻要打仗就得冒險,除非能不戰屈人之兵!”侯君集對獨孤林最後一句話很不讚同,上前半步,大聲說道。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接過自己話頭的居然是唐公府二公子。“讓突厥人不戰而退的方法不是沒有!”李世民走到地圖旁,在雁門之外極其遙遠的地方畫了個圈,“對付強盜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也感受到切膚之痛。突厥人傾巢而來,其老幼婦孺必然留在老巢。反正雁門關他們一時無法攻下,如果咱們趁這個機會派一支奇兵繞過雁門關……”
他不繼續說了,目光飄向窗外。縣衙西窗正對著城外的一座孤山,目光越過殘破的城頭,可以清晰地看到半山坡那些被戰火焚毀的樹林。由於突厥人焚燒民居引起的山火早已經熄滅,但焦黑的殘枝還在,一株株,憤怒地指向頭頂的蒼穹。
“好個釜底抽薪之計!”眾人眼睛俱是一亮,齊聲讚道。由於年齡因素,大夥起初對李世民都不太重視。充其量將他看作一個有心無力的公子哥,偶爾立些戰功勝仗也全憑了旭子這樣的宿將刻意照顧。
但聽了他所獻的計策,大夥登時對其刮目相看。“好個唐府二公子!”有人心中暗中讚歎。無論這個時候再突出奇兵直搗草原來不來得及,單憑這份果決與狠辣,就足以令大夥佩服。
“臨出發前,我已經請了薊縣的羅藝將軍派兵策應。”接下來,李旭的話更是令大夥驚詫不已,“所以咱們明天一早可以徐徐前進,在突厥人的包圍圈外擇險要處紮營,與屈突通老將軍互為依托。敵軍見我們有備,定然不會貿然來攻。”
他想打一場可以保證很多年的效果的持久戰,隻有在一戰中令突厥人元氣大傷,他們下次再想進入中原時才不會忘記傷口的痛。“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刻我大隋虎賁鐵騎應該已經進入了草原深處!待突厥人軍心不穩之時,咱們再趁機殺上去!”他用手比了個揮刀砍殺的姿勢,引發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芒刺在背,突厥人就無法專心攻打雁門關。正當兩軍長期對峙的時候,草原上突然有噩耗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