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擊鼓 (六 下)(2 / 3)

“啊―――”王當仁厲聲慘號,不敢回頭,任戰馬馱著自己前衝。一名郡兵持槊來刺,被他披手奪槊,反刺落馬。緊跟著,他又刺傷一名騎兵,連人帶馬奪路而去。

旭子的目的不是殺人,所以也不撥馬去追。而是帶著弟兄們繼續衝擊,不斷壓縮王當仁的殘部。那些失了主將的嘍囉們哪裏禁得起這般衝撞,騎兵們衝向哪,他們就從哪裏落潮般退開,三退兩退,已經丟棄了全部營壘,連帶著把李公逸所部雍丘營的陣腳都衝亂了。

在看到王當仁的將旗第一次被砍倒的那一刻,李公逸已經發覺事情不妙。為了避免自己的陣腳不被潰兵所亂,他甚至下令所有弟兄停住腳步,原地結陣。可惜像他一般冷靜的人並不多,正所謂關心則亂。行軍長史是房彥藻是李密的生死之交,左司馬楊德方是李密的多年故舊,二人見羅士信衝得急,慌得號令亂發,頻頻催促各部兵馬向中軍靠攏。李公逸被逼得頭皮發乍,不得不下令麾下弟兄們再次起身。可就在他剛剛開始移動腳步的刹那,數千殘兵被放羊般驅趕了過來。

大小嘍囉魂飛魄散,他們不知道該繼續向中軍靠攏,還是轉身迎戰。李公逸再想改變對策,已經來不及,隻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陣腳也如陽光下的積雪般快速消融。

“李將軍,咱們擋不住官兵!”校尉項釗與李公逸同屬一營,衝到他身邊大聲喊。“程知節說過,那個李仲堅有萬夫不當之勇!”

“傳令,讓開敵軍兵鋒,向北退!”李公逸明白項釗的話是什麼意思,當機立斷。這種情況下,任何阻擋敵軍的動作都是徒勞的,不用與那些如狼似虎的騎兵交手,單憑王當仁麾下的潰軍,就足以將自己的這些弟兄衝垮。而退向戰場之外,則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實力。如果李密身死,瓦崗山就不必再回,所以李公逸也不必在乎什麼軍法。如果李密僥幸沒死,今日一場大敗難免,無論怎麼追究,責任也追究不到他李公逸頭上。況且他保留下來的兵馬最多,理應受到嘉獎。

抱著這種聰明的目的,雍丘營留少量兵馬阻擋外黃營的潰兵,大部兵馬向北急撤。轉眼間,瓦崗軍的側翼便空了下來。王當仁麾下的嘍囉衝過雍丘營阻攔,直撲自己的中軍。李旭帶領麾下的騎兵也旋風般兜了的圈子,驅趕著潰卒橫**正與羅士信糾纏的敵軍當中。

前後不到半刻鍾的時間,羅士信身邊的騎兵已經剩下不足兩百。他們給了瓦崗軍意想不到的重創,同時自己也損失過半。羅士信身上已經多處受傷,但依然酣戰不退。“殺李密!”一邊與衝過來的單雄信廝殺,他一邊大叫。“殺李密!”兩百多名騎兵同聲高呼,揮舞著長槊,將圍攏過來的嘍囉們一一捅倒。

單雄信是帶著騎兵衝過來的,其他瓦崗內軍弟兄依然被自己人阻擋在圈子外。內軍副總管程知節應變迅速,發覺局勢不妙後,已經號令內軍放慢了腳步。他們一麵中軍緩緩靠近,一麵將各部的潰卒聚攏起來,由老兵們安撫著,列隊於瓦崗內軍的背後。雖然程知節發出的命令總是受到來自中軍的幹擾,但就整體而言,這種應對舉措十分得當。重新有了主心骨潰卒們不再沒頭蒼蠅般亂跑亂撞,而是強打精神,重新彙籠成一支隊伍。

“這樣做會招人猜忌!”謝映登一麵憂心忡忡地向中軍方向眺望,一邊對程知節提出忠告。外軍各營本來與以徐茂功為首的內軍就有隔閡,關鍵時刻程知節見死不救,回去後難免會被人非難。

從他這個角度看,內軍已經瀕臨崩潰。雍丘營擅自脫離戰場後,李旭所率的騎兵已經快速與羅士信所部人馬彙合到一處。單雄信帶領著三百多勁卒對付一個羅士信已經很吃力,被李旭從側翼一夾,立刻呈獻了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