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爭雄 (三 上)(1 / 3)

第三章 爭雄 (三 上)

比起其他人的待遇來,皇帝陛下對曆城君文武官員的賞賜可謂慷慨得驚人。但太守裴操之和通守張須駝都感到有些失望。裴操之出自關隴裴氏,與當朝禦史大夫裴蘊,黃門侍郎裴矩同屬一脈。這個龐大的家族中再增添一名勳侍,的確沒什麼太值得高興的。而張須陀本來就總領齊軍兵馬,眼下官稱從郡丞改為通守,名字上好聽了些,實際職權卻沒有太多變化。

二人的誌趣皆不在此,準確地說,相比於官職的輕微變動,二人更在乎地方上的亂局。隻有平息了叛亂,裴操之才能理直氣壯地謀劃入朝一展所長。也隻有地方上安寧了,張須陀才有機會到邊塞上為國開疆拓土。但朝廷的聖旨裏卻刻意忽略了他們的需求,既沒有提及太守大人最為期待的外府精兵,也沒提及通守大人日夜盼望的軍械和鎧甲。

“朝中,朝中諸位大人沒說,沒說什麼時候派府兵來徹底剿滅河南諸郡的亂匪麼?”謝罷了聖恩,裴操之將傳旨的中官拉到一邊,悄悄地向對方手中塞了個沉甸甸的荷包,然後不甘心地問。

“老大人客氣了。這個,這個咱家可沒聽說。”中官熟練地捏了捏荷包內藏物的形狀,憑著重量和手指頭上傳來的感覺迅速判斷出裴操之人品的好壞。對於知趣且聰明的地方官員,他向來不吝於給對方更多的指點,想了想,又補充道:“再者說了,府兵來了,也未必有你齊郡的郡兵頂事啊。大人沒聽說麼,右武侯去河北討賊,結果全軍覆沒了!”

“可是,可是我這裏沒有糧餉,也沒有好鐵匠、木匠去打造鎧甲兵器!”裴操之有些心急,把本該張須駝向上差抱怨的事情一並抱怨了出來。齊郡郡兵驍勇善戰,的確不是虛言。但那主要因為他們在家門口作戰,沒有退路。同時,郡兵們的訓練和裝備也比流寇略強。但眼下周邊郡縣越來越亂,前來騷擾的土匪們的作戰經驗越來越豐富,實力越來越強大,手中的兵器和身上的盔甲也日漸精良。如果朝廷依舊像從前那樣一毛不拔的話,早晚郡兵和土匪之間的戰鬥力對比就會掉個。到了那時候,朝廷再想剿滅土匪恐怕都力有不逮。

“我的老大人啊,陛下不是準許你抄沒土匪家財了麼?那流賊四處劫掠,最後就在你這栽了跟頭,不等於把糧餉給你送到了家門口了麼?咱家在朝裏可是聽說,光在石、裴二賊老營裏抄出來的金珠,就得用車來拉。”中官用手搬住了裴操之肩膀,推心置腹地說道。

笨蛋手中才會缺錢,從先時的表現上,東都來的中官相信裴操之絕對不應該是笨蛋。自打皇帝陛下允許地方官員們隨意抄沒通匪者家產後,哪一位太守不是肥得流油。缺錢,笑話?隨便找個大戶人家問一問他的同宗、旁支或者佃戶裏邊某些人的下落,對方還不乖乖地拿大把的肉好前來孝敬?!如果不是清楚地知道這些貓膩,宮裏的人誰願意大老遠地往地方上跑。一路上風吹日曬得,還要時刻提防著被流寇劫了車駕,不就圖的是從地方官員手中分一杯羹麼?

流賊如果那麼有錢,還用四處劫掠麼?裴操之氣得直打哆嗦,真想命人把賬本搬過來,讓該死的太監好好看一看府庫現在已經空虛到了何等地步。但他還是盡力壓住了內心的衝動,為官多年的經驗和教訓已經足夠讓他能做到唾麵自幹了,輕易不會在人前失態。“流賊經過地方,破壞甚大。光事後撫慰百姓,安葬死者,就花光了全部戰場所得。況且他們之所以四處流竄,也是因為窮瘋了,手中根本沒什麼積蓄。不瞞公公,就連將士們的餉銀子,都是百姓們湊的。”他向四下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但百姓們家底有限,一直這樣湊下去,恐怕會心生怨恨!”

“這個,咱家回去自然會在皇上麵前替你分辯一二。但眼下東征在即,估計兵部和戶部也顧不上河南!”看在荷包中的金錠麵子上,東都來的中官決定給裴操之交個實底。“若不是大軍兩出遼東都勞而無功墜了威風,想必流寇也沒膽子造反。待高麗臣服了,看哪個反賊還敢繼續囂張!”

“什麼,陛下立刻就要東征!”雖然曾經從李旭口中聽說過相同的話,但裴操之依舊被嚇了一跳。大隋朝國力已經虛弱到一陣風來即要被吹碎的地步,李郎將隻有十八歲,他因為立功心切看不出來。難道滿朝文武沒一個看到這點麼?大夥即便拗不過皇上,至少也能把東征之舉向後拖上一兩年,待國力稍稍恢複了,再從長計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