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歸途 (三 下)(1 / 3)

第五章 歸途 (三 下)

八萬武裝到牙齒的官軍麵對人數隻有自己一半的叛匪居然沒有兩萬農夫在二十萬大軍麵前堅持的時間長?宇文述無論如何不敢相信這個答案。他又快速地向自己的右翼掃了一眼,發現右翼兵馬依舊如冰麵融化般不斷地崩潰。幾乎所有的人都在逃,在人數不及自己一半,武器低劣的叛匪麵前無恥地逃走。不問理由,不需要借口。如果這些膽小的懦夫肯回頭看一看,他們就會發現身後的袍澤隻有很少人戰死,很少人被俘。叛軍根本沒給自己人造成多大殺傷,他們也不願意跟潰散者糾纏,隻是緊緊貼著官軍,如影隨形,一直追趕著失去了勇氣的官兵們向中軍平迫近。

“廢料!”宇文述低聲罵了一句,回頭再看向正前方。他看到又一夥叛軍被官兵平“剝”了下來,其中大多數人當場就陣亡了。卻有少數幾個,在血泊中慢慢爬起身,用斷裂的木棍支撐起殘軀,山一樣屹立在同伴麵前。

血已經將那些人身上的布甲完全染成了紅色,他們卻不知道痛,也不肯跪地乞求寬恕。隻是大聲嚷嚷著,毫不畏懼地擋住再次刺過來的刀矛。

“寧死河南,不去遼東!”

“寧死河南,不去遼東!”

呐喊聲一聲比一聲絕望,一聲比一聲激揚。

“他們在求死!”宇文述從前方叛軍的動作上,看出了那些人的意圖。李子雄分出這兩萬人來做誘餌,就是為了拖延時間!利用這兩萬條生命所贏得的時間,他以右武侯大將軍的身份去擾亂官軍的右翼,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跨右武侯。然後,他借著右武侯的亂兵衝擊右禦衛,再借著右禦衛叛軍的亂兵衝擊官兵的中軍。此招在戰術上名叫倒卷珠簾,為大將軍王楊爽所創,關鍵在於尋找對方薄弱環節,以一點突破將混亂擴大到對方全軍。當年西征時,楊爽曾用此招以兩萬隋軍大破突厥十萬狼騎,打了突厥人十餘年不敢叩關。可是當年大將軍王楊爽帶的是大隋最強的邊軍,而此時,李子雄用的卻是數萬訓練不精、衣甲缺乏的叛匪!

宇文述覺得自己嗓子眼陣陣發甜,眼前的陽光越來越暗。他無法原諒自己的疏忽,什麼都考慮到了,甚至考慮到了不給那個鄉下小子再次立功的機會,唯獨忽略了的是李子雄的原來的身份和他在右武侯的威望。如今,謀取勝利的關鍵就在於速度,如果官兵能在右翼潰勢危及到中軍之前,把隊伍正前方的那股叛軍吃掉。則大陣依然可以合攏,叛軍依然難逃被包圍的命運。如果讓叛軍搶了先手,則此戰結果恐怕勝負難料!

他快速對形勢做著判斷,考慮是否將後衛投放到右翼去。這樣做,等於給了那個豎子再次露臉的機會,今後宇文家也越來越難收服他。並且,雄武營的兵士以新歸降者居多,一旦他們也被亂兵衝垮,自己手中則再無棋子可用。

就在宇文述猶豫不絕的時候,有一路大隋兵馬衝到了戰場中央。為首的將軍身高九尺(注1),膀大腰圓。手中一杆馬槊使得如蛟龍出水,幾個突刺,就將抱成團的叛軍們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傷口。

“是老夫的兒子!”宇文述青黑色的左臉上浮起了一絲欣慰笑容,右臉依舊石板般掛著,表達不出任何感情。他收起了期待著長子宇文化及所帶的那支精兵能立下奇功,那樣,拚著在右翼多犧牲些士卒,多冒一分險,他也不必把手中最後一枚棋子填上去。

幾個叛匪高舉著長矛,試圖和宇文化及拚命。沒經過訓練的他們空有一身勇氣,卻無法傷到宇文化及分豪。輕輕撥開兩根用力過老的木矛,宇文化及斜向一記猛刺。碗口粗的馬槊半空中帶起了一股風,撕破步甲,肋骨、心髒,脊背,從對手的身後透了出來。緊接著,他手臂用力向上一挑,馬槊彈起,將已經氣絕的屍體甩到了另兩名敵人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