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沉 (七 上)(3 / 3)

李旭用黑刀擋住了來人對戰馬的致命一擊,下一個瞬間,他和敵將戰到了一處。來人的同夥試圖幫忙,被李孟嚐、崔潛還有旭子的親兵擋在了圈外。趁著大夥捉對廝殺的時候,其他叛軍又紛紛逃遠了十幾步。

李旭揮刀向對手脖頸抹去,敵將快速後退,讓開刀鋒。然後跨步先前,用刀刃去找旭子的胳膊。旭子反手回撩,二人的兵刃結結實實地碰到了一處。“當啷!”敵將的橫刀因為太單薄,被旭子的黑彎刀削成了兩段。一段飛上了半空,另一段被其主人拿在手裏,用難以置信的眼光凝視。

“噗!”李旭的彎刀直接抹斷了敵將的脖頸。隨後,他聽見周圍的戰鼓聲猛然停滯,抬起頭,他看見百餘步外,那名一直在擂鼓的敵軍主將扔掉了鼓錘,從腰間抽出了裝飾用的寶劍,大叫著向自己衝來。

“升兒!”元務本痛哭失聲。他的侄兒死了,死在了那名持黑刀,騎黑馬,全身鎧甲都是黑色的魔鬼手下。他不能接受這個戰果,升兒隻有十七歲,是元家下一代的希望。他要報仇,將那名黑甲將軍親手殺死,碎屍萬段,銼骨揚灰。

“老爺!”幾名家丁衝上前,死命抱住元務本的腰。“老爺,咱們撤吧,趁現在隊伍還沒大潰!”忠心的管家哭喊著勸告。此戰不可能獲勝了,敵軍太狠,自家老爺強征來的百姓和永濟渠上討生活的船夫根本不是人家對手。剛才驟受打擊,大夥來不及逃走,所以還能勉強將敵軍的攻勢阻一阻。眼下侄少爺戰死了,軍中再無大將,誰人還敢上前捋敵將的虎須。

“撤?你說回城?”元務本憤怒地質問。以三萬擊數千,這個必勝之仗敗了,自己怎麼有臉麵回黎陽。但他聽到的回答卻是一片肯定之聲,“對,回城。黎陽城高池深,咱們堅守待援!”管家、護院們紛紛點頭,讚同老爺的英明決斷。

“傳本大人將令,後隊……”元務本慢慢恢複了理智,大聲喝道。他想鎮定自若地喊一句“後隊變前軍,且戰且退!”命令還沒喊完,就聽到背後傳來了激烈的喊殺聲。

“殺啊,別走了元務本!”宇文士及帶領兩千多名弟兄,從背後直搗元務本的中軍。他終於完成了戰術迂回,及時趕到了叛軍身後。為了給敵人製造更大的混亂,他在遠處留下了五百多匹戰馬,由二十幾個弟兄驅趕著,往來馳騁。

“他叫我士及兄!”宇文士及的心被友情溫暖著,暖得他通體舒泰。放著表字不叫而直呼人名,在世家子弟眼中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被稱呼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抗議,往往不惜與失禮者絕交。可宇文士及卻覺得旭子叫自己“士及兄”,比他客客氣氣呼一聲“仁人”或宇文監軍更令人感到舒坦。

宇文士及知道自己融進了這堆兵痞中,就像乳汁入水般融了進去。雖然這些人出身寒微,見識短淺,有數不清的壞毛病。但在這夥兵痞中,他卻覺得自己像入了水的蛟龍,自由,愜意,隨時都能發起一波風浪。

他用馬蹄踏出的血浪徹底擊潰了叛軍的抵抗。楊玄感倉卒起事,主力兵馬本來就是由船工、民夫拚湊而成。此刻隊伍雖然膨脹到了三十萬,但協裹而來的百姓和混水摸魚的蟊賊卻占了隊伍中的大多數。而為了早日拿下洛陽,楊玄感又聽從了韋福嗣的建議,把能戰者都調到了黃河以南,所以此時留在黎陽為叛軍守老巢的,是叛軍中戰鬥力最弱的一支。

這些人的信心早就被李旭帶人砍掉了一多半,又被宇文士及帶人從背後一衝,立刻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勇氣。來自背後的煙塵令他們不知道來了多少官軍,所以大部分人絕望地丟下刀矛,抱著腦袋蹲到了地上。少部分膽子稍大的,則撒開雙腿,四散著逃去。他們不指望自己能逃過戰馬,隻想著比同伴跑得快些,再快些。至於被他們糟蹋過的荒野裏能否找到吃食,有什麼命運在前麵等著,他們一概不顧。

家丁給元務本牽來戰馬,請他上馬逃走。元務本將靴子踏入馬鐙,用力,腳卻滑了出來。他再次伸腳,再次用力,大腿卻哆嗦著,使不出半分力道。

忠心的管家趴下身,用肩膀將元務本頂上馬背。元務本滿懷感激地看了管家一眼,剛欲揚鞭,胯下戰馬突然發出一聲悲鳴,軟軟地倒在了地上。就在他狼狽地從地上向起爬的過程中,身邊的家丁一個接一個被羽箭射倒。

“大勢去矣!”元務本心中發出最後的哀鳴,拔出佩劍,試圖自我了斷。手臂剛抬起來,耳畔卻聽見“叮”地一聲,緊跟著,有股巨大的力量擊中了劍柄,三尺青鋒飛上了藍天。

“元大人,你輸了!”李旭抬手,將另一支羽箭扣在了弓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