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抓住那王八蛋,咱們將他點天燈!”周大牛氣哼哼地罵。
“他奶奶的,隻有窩裏反的本事。有能耐去打高句麗人去啊!”幾個親兵大聲附和。
馬蹄聲很響,所以士兵們說話時的嗓門都放得很大。各種各樣的抱怨和議論一波波傳入旭子的耳朵,令他的心情格外煩亂。
‘此地距易縣不到二百裏。騎馬一天一夜可以趕個來回。’濃烈的鄉愁不斷襲擊著他,讓他幾度想命令將士們把腳步停下來。雖然爵位和金牌帶來的興奮還在,但離家越近,思鄉的感覺也越強烈。已經大半年沒回家了,旭子很想讓雄武營在遂城修整一兩天,這樣,自己和張秀就可以找借口偷偷溜回家去,讓父親和母親看看聖旨和金牌,跟自己一道分享成功的快樂。
古人雲,“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路!”。旭子不需要讓父母和鄉親誇耀自己有本事,有出息。他隻是想看看母親臉上的微笑,或者坐在桌子旁,陪著父親再喝一碗濁酒。當上雄武郎將後,他品嚐過很多好酒。迄今為止,任何一種酒,都不似舅舅的私釀那樣濃。
但宇文士及昨天上午說過的那幾句話卻沉甸甸地壓在他心頭,令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來,督促著將士們抓緊時間趕赴戰場。
“短期之內,對你是福。將來怎樣,仲堅自己要好好思量了!”無名穀之戰後,宇文士及不再像毒蛇一樣吐舌頭,但他的話卻越來越令人玩味。旭子知道,昨天當著那麼多將士的麵,許多話宇文士及隻說了一半。但這欲言又止的提醒和隻鱗片爪的分析,已經讓他受益匪淺。
旭子不能指望宇文士及像劉弘基一樣,事事都替自己考慮並解釋清楚。他和宇文士及的交情沒那麼深,遠沒到無話不談的地步。他也不是宇文家的家臣,宇文士及沒有提攜他的責任。昨天夜裏入睡前,旭子將聖旨和宇文士及的分析綜合起來,推測出一個結論。朝廷中某幾個世代簪纓的豪門很可能會排斥自己,而皇帝陛下之所以賜自己金牌,就是為了提醒那些豪門,有皇家為自己撐腰。
“我是皇帝陛下的家臣!”這個結論曾經讓旭子激動了小半夜。作為讀過很多忠義之言的大隋子民,此刻的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皇帝陛下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但冷靜下來後,他又開始隱隱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皇帝陛下對自己的支持能維係多久,旭子沒有任何把握。帝王心思,不是他這個剛入官場的菜鳥能猜測得到的。從宇文士及的暗示中,旭子隱隱感覺到皇帝陛下好像是一個高興起來不管不顧,但事後很容易忘記承諾的人。旭子認識的很多大戶人家子弟都有這種毛病,因為生活太順,他們看問題往往好高騖遠。遇到挫折後,又特別容易自暴自棄。與朋友交往,他們喜歡輕易許下承諾,但應該兌現承諾時,他們又習慣逃避責任!
旭子知道自己不該以看尋常人的眼光去揣測一個皇帝,也明白這種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但涉及到自身命運時,他還是忍不住就把情況向最壞處猜測。
考慮來考慮去,旭子決定自己還是聽宇文士及的話,盡量少給人留把柄。所以,雖然家門就在咫尺,他還是決定不回去探望了。昨天後半夜,他爬起來在燈下寫了一封家書,約略向父母介紹了一下自己獲得封爵和免死金牌的喜訊。今早大軍出發前,他讓張秀派了一隊信得過的親兵快馬將信送回了家中。順道,旭子讓親兵將皇帝陛下賞賜的縑運了一千五百匹回李家,兩百匹給張家。
“有了這些縑,爹和舅舅足夠囤積些糧食,渡過今年冬天和明年吧!”騎在馬上,旭子鬱鬱地想。依照連日來沿途看到的景象推斷,明年有些地方很可能要鬧糧荒。特別是河北諸郡,連續兩年時間裏大量青壯被征發入伍。百姓家中隻剩下女人、老人和孩子,田裏的出產自然要大幅度下降。
“真不知道明年他們吃什麼?就算家家都有錢,可又到哪買糧食去?”周大牛的聲音再次不合時宜地在身邊響起,聽得周圍的人心裏直冒煙。他和他的五個難兄難弟都被張秀從苦囚營中撈出來作了親兵。因為不打不相識的緣故,張秀安排大牛做了隊正,統轄五十人,伺候主將的飲食起居。如願做了軍官後,周大牛幹得也算盡心盡力,隻是他這一張嘴,除了吹牛就是嘮叨,從來不得片刻輕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