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沉 (三 上)(2 / 2)

“把這個人給我叉出去!”楊廣一拍禦案,命人把告密者叉出禦帳反省。孫安祖在亂匪火並中死了快一整年了,還是有人不開眼地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李旭當年給他有過交往又能怎樣,李旭入遼東為國效力在先,孫安祖造反在後,二人也攀扯不上半點瓜葛!

眾臣見皇帝陛下動怒,彼此之間的爭論聲立刻小了起來。最後,大夥得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朝廷立刻下旨嘉獎為國立有大功的雄武營將士,該升官升官,該賜錢賜錢。對於雄武營主將和監軍的獎賞,卻因為他們二人功勞太大,要留待群臣公議後再做定奪。

“這就是朕想要的大隋麼?”楊廣望著禦案上那一摞摞奏折冷笑。兩日前需要公議定奪的事情,至今群臣們還沒商議出來結果來。封賞旨意不出,兵部就不好將英勇善戰的雄武營投放到剿滅叛匪的關鍵位置。朝廷這邊拖拖拉拉,而楊玄感為表達其造反合理性而炮製出來的謊言,卻隨著各地流民逃難的腳步越傳越廣。

流言中說,當今天子得位不正,是靠詭計謀害自己的親哥哥才取得了皇位的繼承權。為了鞏固權位,他將一個親生哥哥,兩個親生弟弟,全部害死。甚至其嫡親叔叔,曾經威震天下的大將軍楊爽也是死於他的陰謀。

如果隻是攻擊自己為了獲取皇權不擇手段,楊廣還不覺得十分委屈。這些事情證據確鑿也罷,捕風捉影也好,畢竟他以弟弟身份奪取儲君之位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可流言中說他貪權好色,因為搶奪陳後主的妃子不著而懷恨在心,進而無罪誅殺功臣,就太令他無法忍受了。

高穎的確是被他下旨處死的。但高穎在帝位爭奪中一直站在楊勇那邊,並且其本人在軍中勢力盤根錯節,任何一個奪得皇位的帝王,都不會容忍這樣一個芒刺長期存在。說他因為傾慕南朝皇後張麗華不得而懷恨高穎,簡直是血口噴人。楊廣自問風流倜儻,南征滅陳那年隻有二十歲,以二十歲的少年英傑身份去傾慕一個年過四十的半老徐娘,瞎子才會幹出這種無聊事!

“除了高穎,朕又何曾薄待任何人來!”望著楊玄感號召天下英雄起兵廢君的檄文,楊廣委屈地歎道。尚書左仆射蘇威是父親的舊相,自己任命其為仆射、納言,在一品文職的位置上一幹就是十幾年。納言楊達從先帝在位開始任職,自己讓他連任到死。還有蕭琮、楊約、裴炬、裴蘊、宇文述這些人,哪個不是在職十年二十年的老臣,自己何嚐慢待他們半分。說自己喜歡屠戮功臣,證據在哪,事實在哪?

“如果比誰不貪圖美色,朕肯定在曆代清心寡欲的帝王中排得上前五!若論誰不亂殺功臣,朕也能在曆代帝王中排進前十。若論武功,哪個帝王曾在二十歲之前吞並敵國?若論文治,哪個地方被那麼國家稱為天可汗!”楊廣越想越委屈,一雙眼睛中幾乎冒出火來。

偏偏朕是一國之君,不能屈尊跟土匪流寇去辯論。偏偏那些無知百姓以傳播流言為樂,從來不想去辯明其真偽。火焰一樣的目光四下巡視著,他想找什麼東西發泄一下怒氣。掃來掃去,除了一大堆無聊奏折外,卻實在找不到可以向下亂丟的廢物。

“嘩啦!”楊廣將麵前的奏折全部掃到了地上。禦帳中侍奉他披閱奏折的幾個太監趕緊衝上前,將臣子們咬文嚼字寫出來的東西向懷裏揀。“不要動!”楊廣大聲製止,走上前,搶過太監們懷裏的奏折,大笑著再次拋向半空。

“朕不是昏君!”他帶著幾分癡狂喊道,“他們都在汙蔑,汙蔑!”奏折如鵝毛一樣在空中飛舞,太監們嚇得躲在帳篷角,瑟瑟發抖。

“你們過來,跟著朕一起踢!”楊廣一腳又一腳地將落下的奏折踢上半空,邊發泄,邊向太監們發出邀請。他忽然明白了為什麼這些日子以來彈劾李郎將的人那麼多,很簡單,因為他沒法為自己一一辯解。

“你沒法為自己辯解,朕也沒法為自己辯解!”楊廣狂笑著,發現自己和那名年青的郎將的處境沒有什麼分別。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甚至還不如李旭。李旭上邊好歹還有個皇帝為其做主,而自己呢,除了皇位之外,什麼都沒有。

注1:策勳,隋唐年間興起的一種獎勵戰功的方法,類似於現代的記功。以轉為單位,策勳一轉,相當於記功一級。最高為十二轉,故而木蘭辭中有“策勳十二轉”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