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沉 (一 上)(2 / 3)

“那可不好說,咱家郎將大人是皇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這次露了臉,也相當於皇上自己露了臉。這回啊,弄不好直接封候萬戶都有可能!”走在隊伍前方的校尉王七斤笑嗬嗬地回應。他是旭子從護糧軍中帶過來的,因為表現出色,所以從小兵一路升到校尉。像他這種嫡係軍官,與主將的關係往往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以對朝廷封賞的預期值也最大。

“嗯,咱們大人有勇有謀,也的確給萬歲長臉!”有人湊上去,趾高氣揚地點評。

“當然,你不看咱們大人從軍以來的表現,他什麼時候敗過!”

昨天那一仗打得的確太漂亮了,王七斤想替自家主將謙虛都找不到可以謙虛的地方。雄武驍果營先利用地勢和風向,采取毒煙戰術令近半敵軍失去了戰鬥力。然後又以少擊多,連破敵軍七道營壘。雖然導致高句麗兵馬全軍崩潰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三十萬東征軍及時趕到,抄了對方後路,但如果沒有驍果營將士的浴血奮戰,東征軍連回家的路都打不通,哪有機會在撤軍途中揀到這麼大一個便宜!

此戰唯一令人遺憾的就是未能生擒敵軍主將乙支文興,這位背運到極點的烏骨城城主在試圖挽回敗局的最後努力過程中,被一柄不知從哪裏飛來的長矛射穿了胸口。

“是啊,那個叫乙支什麼的家夥還想在給咱們將軍試巴試巴,結果連將軍的身邊都沒湊近,就被大人飛手一矛給釘在了地上!”沒人知道那柄飛矛出於誰人之手,驍果們自然把陣斬敵軍主將的功勞記到自家主將頭上。

“可惜了,要是活捉,咱們就可以押著他向皇上獻俘!”校尉崔潛不無遺憾地歎息。他所在的隊伍距離戰場中心遠,看不到當時情景。但如果換了他在李旭的角度,他肯定要不惜一切代價生擒乙支文興。同樣是報捷,抓著敵軍主將去獻俘和拎著敵軍主將的腦袋去報功,造成的轟動畢竟不一樣。

“咱們大人那是成全他的名聲,否則,立馬生擒了他!”王七斤大聲替李旭辯解。雖然明知道在當時情況下,已經累得快趴到地上旭子不可能有力氣去生擒敵將,他依舊願意把自家將軍形象捧得更高大些。

旭子是護糧軍的臉麵。或者說,旭子是像王七斤這樣,出身相對寒微,卻想憑借自身努力改變地位的人的楷模。很多人和他一樣,出生時沒有帶著金飯勺,沒有做國公的老爸和花不完的家資。大家和旭子當年一樣在溫飽和貧困之間掙紮,想為父輩們分擔一些責任,想讓自家的門楣看上去光鮮一些。

大夥一直找不到光耀門楣的途徑,旭子在兩年內從籍籍無名的隊正做到了正五品郎將的事實,讓驍果營的很多人重新擁有了夢想。

人隻要努力,是有希望改變自己地位的。旭子做到了,王七斤也能做到,張秀也能做到,無數同樣出身,同樣不甘平凡的人都能做到。

“不一樣,真的不一樣的!”崔潛不住搖頭。如果再能將乙支文興活著獻於闕下,朝廷那些大佬想掩蓋朗將大人的功勞都掩蓋不住!但獻上一個人頭,很多功績都可以被公卿們選擇性忽略。郎將大人雖然睿智,官場經驗畢竟少了些。

“怎麼不一樣?”王七斤皺著眉頭問。他不喜歡崔潛,或者說天生看著對方別扭。“要知道這是撤軍,百萬之眾沒有建立任何功勞,隻有咱們雄武驍果營,在大敗退的時刻替大隋保留住了最後一點顏麵!”

“我看這事兒難說,雖然通路是咱們冒死打開的,可三十萬大軍畢竟是宇文述老將軍帶回來的!況且此番征遼又是徒勞無功,滿朝文武都沒得到封賞,皇上怎麼好單獨封賞咱家大人!”校尉崔潛擺出一幅高深模樣,低聲解釋。他出身於博陵崔氏,閱曆比其他人稍微豐富些,提出的觀點也每每與眾人迥然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