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出柙 (五 下)(1 / 3)

第五章 出柙 (五 下)

大業九年三月戊寅(十六日),皇帝陛下自東都洛陽啟程,開始了第二次禦駕親征。四月五日,天子六軍來到涿州。四月十三,皇帝陛下在海邊擺六畜、水酒,祭奠去年戰死遼東的英魂。

同日,十七位地方大吏聯名上書,請皇帝陛下慎重考慮征遼之事。諸臣以為,“中國疲弊,萬乘不宜屢動”,天子以萬乘之身親自伐遼,非但會造成國力的浪費,而且會導致內政的混亂。

“朕親往尚不能克,非朕,何人能克之!”大隋天子擲表章於地,怒斥。當晚,聖駕駐蹕望海頓行宮,處理諸般耽擱政務。

去年這個時候,楊廣躊躇滿誌,以為一戰可以平定遼東。最後,三十餘萬大軍戰死他鄉,換回的卻僅僅是高句麗人的恥笑。今年,諸臣不想再打下去了,百姓也不想再打下去了。而他這個皇帝卻不得不將戰爭繼續下去。

楊廣以為,大隋國完全靠著兵威才鎮住了四方諸酋。如果在征伐高句麗一事上軟弱,周邊那些部族就會先後效仿。如此一來,兵禍連綿,大隋周邊戰事會更多,內部的流寇也會愈發猖獗。

“朕不是不體恤民力,而是騎虎難下啊!”楊廣歎了口氣,望著禦案上那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反對征討高句麗奏折,不斷搖頭。

“萬歲何必理睬那些妄人的說辭,他們不過是為了博一個愛民的好名聲罷了!”黃門侍郎裴矩總是善解聖意,在一邊躬身勸解。

“他們全是妄人,就裴卿一個直人。不過,我怎麼聽人說裴卿是個奸佞呢?”楊廣從奏折上轉過臉來,苦笑著質問。

“臣本來是個奸佞,但追隨在聖人身邊,就隻好做直臣了!”裴矩點點頭,不動聲色地拍了楊廣一個馬屁。

“也就是說,聖人在堂,朝無奸邪了!”楊廣歎了口氣,說道。

“陛下目光如炬!”裴矩笑著回答。

“你這油嘴滑舌的東西!”

雖然知道對方說得全是阿諛奉承之詞,楊廣還是覺得心裏稍微輕鬆了些。當皇帝不是為了給諸臣罵,皇帝就要有皇帝的尊嚴。黃門侍郎裴矩無論是忠是奸,至少他能體諒帝王的難處,能處處為皇家著想。而那些阻攔伐遼的,他們拍拍胸脯,有幾個是真心為了百姓?

“算了,朕就聽你的,不理睬那幫佞人。把這些奏折封起來,一字不批轉回去!”楊廣用腳尖踢了踢禦案,命令道。“你那可有什麼不反對攻遼的,揀幾份念來聽聽。朕就不信我舉國上下,沒人識得大局!”

“哎,臣還有一堆武將的奏折,臣這就給陛下抱來!”裴矩略微躬了躬腰,轉身跑出了禦書房。不一會兒,捧著二十幾封奏折轉回,一邊喘息,一邊說道:“左十二衛大將軍主動請戰,說不必陛下親臨,他們就能把遼東拆成白地!水師揚帆待發,來護兒將軍說壯士時刻準備替去年戰死的袍澤報仇。張須馱將軍啟奏,他已經擊潰河南盜匪,正在尾隨追殺。但匪患起因多為地方官員不體恤百姓所致,希望陛下能派賢臣巡視地方,賑濟災民…….”

“這個張須馱,他還管起了文官的事情!”楊廣搖搖頭,打斷了裴矩的彙報。“給東都下道聖旨,就說讓民部尚書樊子蓋酌情賑災。朕記得各地倉庫的糧食能吃數十年,讓災民們吃口粥,怎麼也不至於吃垮了大隋吧!”

“哎,哎,皇上聖明!”裴矩連聲讚道,“臣替天下百姓謝過皇上。”

“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關卿何事!”楊廣伸手在裴矩肩頭拍了一巴掌,打趣, “那些地方官員越來膽子越小了,跟朕把流寇的武力吹到了天上去。結果張將軍一至,不是全解決了麼?再念,還有沒別的折子,趁著朕還沒到遼東,咱們能處理些就處理些!免得真等仗打起來了,朕即便想處理,也沒了時間!”

“有,有!”裴矩慌不急待地翻動奏折,順口回答。突然,他的手停了一停,嘴巴裏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聲驚歎。

“咦,這幾份奏折好生奇怪!”

“怪什麼?難道天上又現祥瑞了麼?誰告訴朕祥瑞,你就替朕殺了他。去年如果不是他們拿祥瑞糊弄朕,朕也不至於屢出昏招!”楊廣冷笑了一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