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殤 (八 上)(2 / 2)

好在此地距離遼東城尚近,附近的高句麗人都被隋軍打怕了,輕易不敢上前惹事。偶爾在隊伍左右有小股的遊騎出現,看到戰馬帶起的遮天煙塵,判斷不出運糧隊的虛實,都遠遠地避了開去。

走了兩個時辰後,眾人緊張的心情漸漸平複。都道高句麗人膽小,未必敢輕捋大軍虎須。王元通、秦子嬰等沒上過戰場的雛鳥的臉色也漸漸紅潤,一邊夾在大隊人馬當中向前走,一邊嘻嘻哈哈地互相開起了玩笑。

“老齊,都說高句麗的女人很**,怎麼一路沒見她們出來歡迎王師?”

“三十萬光棍平趟過去,多少個女人也分完了,哪裏還有湯水留給咱們!”齊破凝涎著臉回答。

男人們哄堂大笑,驚魂初定,色心立起,七嘴八舌地說起懷遠鎮附近幾個私寮中高句麗女人的好處,紛紛嚷嚷著此番一定要跟著大軍殺到平壤去,把高句麗王族的女人掏幾個出來,嚐一嚐到底是什麼味道。

眾新丁說得得意,劉弘基、錢九瓏等老江湖卻越走越是心驚。按常理,大軍千裏迂回敵後,不攻打沿途城市情有可原,關鍵地帶還是要放些人手,以備不測之需或者用來保障後勤補給。可護糧隊走了一夜另小半天,沿途居然一個隋軍建立的臨時據點都沒看見。這樣的情景就有些蹊蹺了。按理說,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行伍數十載,萬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才是。

下午申時,護糧隊在一處山穀裏埋鍋造飯。趁大夥不注意,劉弘基偷偷將負責領路的宇文仲叫道身邊,低聲詢問起東征大軍沿途布置。聽完了劉弘基的問話,宇文仲也直皺眉頭,四下看了看,以極小的聲音回答道:“在昨夜咱們安營的地方附近,本來有一個臨時營寨。裏麵屯了五百多個兵,我回來送信之時,還在那裏換過馬。可今天早上路過那裏,居然一馬平川,連木柵欄都看不見了。翻過了前麵那道梁,在烏骨水的上遊,還有一個堡寨,按現在速度,咱們傍晚就能到達……”

“你怎麼不早說!”沒等宇文仲把話說完,劉弘基皺著眉頭斥責。

“我,我怕說出來影響軍心!”宇文仲也知道事態不妙,小聲跟劉弘基嘀咕。

對方是宇文家的人,劉弘基即便惱怒也拿此人沒什麼辦法,看了看附近不知道長了幾萬年的森林和好像從沒有過人煙的山巒,歎了口氣,繼續追問:“翻過前邊這道山梁,距離馬砦水旁邊的營盤還有多遠?我問的是要多長時間能走到,別跟我說最短距離!”

“翻過了前麵這道梁,再沿山穀向南轉,就到了烏骨水旁。沿著河東岸走,以目前速度,兩天,最多三天, 就能到馬砦水旁的虎頭山。那附近有個寨子,當地人叫它泊汋,是秦長城的起點,咱們還有一千五百兵士駐守!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易手!”宇文仲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回答。

“一千五百人?”劉弘基哭笑不得。在大隋軍方給出的地圖上,根本沒有泊汋這個位置。但通過李旭私下找契丹獵人問到的地圖,他知道泊汋的大致方位。此地在烏骨城下遊四十裏,如果高句麗人從烏骨城發兵,半天就能殺到泊汋寨下。

“當初不是全殲了烏骨城守軍麼,怎麼沒趁勢將烏骨城哪下來?”

“當初劉世龍大人主張兵貴神速,認為烏骨城內可能還有敵軍,未必能輕易被咱們奪下來,一旦它像遼東城那樣久攻不下,反而破壞了陛下的安排。所以,咱們隻奪了泊汋,以便接應大軍凱旋!”

聞聽此言,劉弘基臉色更差。九路大軍主將個個都是打過多年仗的老將軍,居然聽一個文官的指揮就不給自己留任何後路,真個是把高句麗傾國大軍都當成了泥偶了。若是自己是高句麗將領,哪裏還用接戰,派人奪了泊汋,再將馬砦水的浮橋拆掉,然後堵住大江西岸不讓隋軍回頭,不出半個月,三十萬兵馬肯定灰飛煙滅!

正焦急間,又聽到中軍附近傳來一陣喧鬧。劉弘基擔心李建成安危,趕緊扭過頭去詢問那邊發生了什麼事。片刻後,王元通捧著一把綠幽幽的東西走了過來,邊走,邊笑著獻寶:“穀芽子,我們挖到了穀芽子,那邊,地底下,到處都能挖到!”

說罷,將一捧發了黴的穀粒放在劉弘基眼前,濕漉漉的,散發著一股酸味。其中幾粒殼兒沒脫幹淨的已經長出了三寸多長的新芽,生意盎然。

“是大隋軍糧!”有人小聲嘀咕了一句,話語裏充滿了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