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殤 (二 上)(2 / 3)

“其實呢,唐公所在的壟右李家,也算是一個豪門了!”劉弘基擺擺手,示意李旭不要過分客氣。“但唐公目前正走背運,所以咱們也不得不處處小心!”

“唐公走背運?昨日唐公不剛升為少卿麼?”李旭不解地追問。從昨日開始,一直有人告訴他唐公失勢。但四品大員還算失勢的話,到底什麼樣子才算幸運呢?

“唐公家世代簪纓,前輩曾經做過上柱國,安州總管。先皇在世的時候,唐公原本是地方大員。他跟當今聖上是姑表至親,彼此之間關係也很親密。後來聖上聽了別人妄言,把他一下子就貶成了六品小吏。過了兩三年,唐公才一點一點又慢慢爬到今天的職位!”劉弘基低聲向李旭解釋。二人如今都算依附於李家的將領,李氏家族的詳細情況,他當然要仔細向李旭說清楚。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免得李旭誤打誤撞,在不經意間損害自家利益。第二,也可以讓李旭這個新依附者安下心來,輕易不會被人拉攏。

“誰這麼壞,居然給唐公下絆子?”李旭不明白劉弘基的良苦用心,隻顧著自己好奇,追問的話脫口而出。

“也不是誰下絆子了,是有人造了首民謠,說什麼‘桃李子,洪水繞楊山。’結果萬歲覺得是姓李的危險了大隋社稷,所以想殺了唐公。多虧了朝臣勸解,才貶了數級,放到殿內少監的位置上以觀日後作為,後來又貶到懷遠鎮當司庫督尉!”劉弘基苦笑。(注1)

“皇上怎麼會信這個,天下有那麼多姓李的,要是殺幹淨,豈不是血流成河了!”李旭詫異地說道。話說完了,才意識到自己大逆不道,居然敢批評當今聖上。想想昨日點將台上那位數語之間點燃將士鬥誌的英明帝王,他心中怎麼也無法把一個迷信糊塗的家夥和當今皇上聯係到一起。

“皇上可能不信,但他怕別人信了,危脅到大隋江山!”劉弘基歎了口氣,仿佛在為李家的際遇報不平。“不過,現在風波總算已經完結,從昨天萬歲的話裏來看,他已經不想再追究此事了!”

“我看唐公已經重新獲得了陛下的信任!”李旭點頭讚同。他心中又想起了宇文士及和秦子嬰的話,如果當時自己不自認為李淵的晚輩,也許被授予職位會更高些。但這話他不能跟劉弘基提,說了也不會起到任何正麵作用。對方不再是初見時,那個指著鼻子罵人教導他與朋友相處之道的馬賊頭,自己也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傻小子。

幾乎在一夜之前,所有事情都變了。也許變化早就已經開始,隻是自己魯鈍,一直沒覺察而已。

講述完了唐公在官場上的曲折經曆,劉弘基看看外邊時間還早,又非常認真地指點了李旭平日如何與上級、下級以及同僚的交往之道。他年齡比李旭大了近一倍,雖然自嘲為寒門子弟,在閱曆和對人情事故理解方麵,畢竟高出李旭不止一點半點。有些忠告讓李旭自覺受益匪淺,有些忠告李旭雖然一時無法理解,也當作長者的教誨記在了心裏頭。二人談談說說,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下午未時,親兵進來詢問車騎將軍是否傳飯,李旭趕緊站起了身,準備告辭。

“不如一起喝酒,我叫老齊弄些佳釀來,咱們幾個躲在軍營中偷偷地喝!”劉弘基想了想,笑著提議。

“大軍馬上要渡遼了,還是小心些吧。萬一被巡營的抓到了,彈劾一本上去,大夥麵子上都不好看!”李旭笑著拒絕了劉弘基的好意。大夥本來就有在軍營中偷偷喝酒的習慣,唐公李淵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此刻百萬大軍都集中在附近,每天有天子近衛巡營監察軍紀。在營中偷偷喝酒,如今已經成了一件非常危險的勾當。

“也好,待他們都渡河去打仗,咱們這些不用上戰場的兄弟們再喝個痛快!”劉弘基點點頭,笑道。

“嗯,希望大軍早日攻克平壤!”李旭由衷地祝願道。

雖然他不看好這場戰爭的結果,但依然期望大隋能順利將高句麗犁庭掃穴。倒不為了自己能分一些功勞,而是為了當年在蘇啜部,蘇啜附離的一句話。

“一個不願意為自己的族人而戰的懦夫,會為別人的部落而流血麼?”時間久了,李旭已經忘記了這句話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傷痛。在他心中,卻認同了中原是自己的部落這一說法。雖然,這個部落實在太大了些,部落長老們的心也不齊。

一邊走,一邊想著心事,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走回了自己的營帳旁。剛欲推門,背後突然又傳來了幾聲惱人的“烏鴉”叫:“哈哈,有人開始煩惱了。我今天看見兩個小孩挖沙土,挖著挖著卻扒出了一具屍體!”

不用猜,李旭也知道說話的人是誰。除了宇文家族的人,別人沒有追上門來惹討人嫌的癖好。他回過頭去,看了對方一眼,方欲找個說辭走開,又聽宇文士及繼續臊聒道:“兩個小孩拚命把屍體埋起來,互相說什麼都沒看見。屍體卻就在那,每天都在他們心裏!”

“駙馬督尉大人找在下有事情麼?”李旭皺了皺眉頭,不快地問道。劉弘基曾經叮囑過,告訴他盡量忍讓。所以,他心中再煩,也不想直接和宇文家的人鬧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