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把自己擺到李淵的位置上,他都不會撤走。懷遠鎮囤積了足夠百萬大軍吃三個月的糧食,若不戰而走令糧食落入敵軍手中,主將被千刀萬剮也難謝其罪。可若是死守此地,就憑城裏這一千二百名混吃等死的弟兄,恐怕支持不了一個時辰就會被高麗人碾成齏粉。
“唐公當然不打算撤了,根本沒撤的必要啊!懷遠鎮雖然小,其實固若金湯!”李旭漫不在乎地替劉弘基回答。第一次撒謊,他有些緊張。但在心情比自己還緊張的人麵前,反而顯得鎮定無比。
“固若金湯?”眾人的目光一齊向李旭掃來。李旭的老實厚道在軍營裏是出了名的,大夥雖然總笑他木呐,但在這非常時刻,同樣的話在他口中說出來,要比在別人口中說出來可信得多。
“對啊,大夥看不出來麼?”李旭不屑地看了看大夥,按劉弘基事先教好的說辭解釋道:“辛將軍麾下的三萬多大軍就在咱們邊上,與懷遠鎮互成犄角之勢。敵軍若攻辛將軍,咱們從背後襲之。敵軍若攻懷遠,辛將軍必斬其側翼。而雙方僵持時間一長,我柳城、盧龍大軍必至,高麗人則陷入重圍,有全軍盡墨之險……”
這是曆史書上講過的戰例,楚國大軍曾經以這種陣勢抵抗了秦軍三個月。大隋不是弱楚,三個月的時間,足夠派來百萬援軍。
“敵方主將不是傻子,他才不會冒這麼大風險來攻。”劉弘基大笑著補充,仿佛真的剛剛與李淵探討過眼前局勢。“唐公以為,河麵結冰後,敵軍必以偷襲、騷擾為主要手段,絕不會與我們正麵交手。”
聽了這話,眾人臉上的神情漸漸變得輕鬆起來。懷遠鎮的城牆修得比較結實,如果敵軍隻是小股兵馬來騷擾的話,很難越過這麼高的城牆。況且大隋邊軍的駐地離此的確不遠,看到懷遠鎮燃起了烽火,他們一天時間就能趕來增援。
“幾位哥哥放心,有什麼異常情況,我和劉大哥絕不會瞞著大夥!”李旭拍拍王元通的肩膀,低聲承諾。
“況且皇上也不會讓唐公真的冒險。按輩分,他們可是姑表兄弟!”劉弘基低下頭來,滿臉神秘地向大夥透漏。
“放心,放心!”王元通等人笑著點頭。皇上和唐公是親戚,這話大夥都聽說過。他再糊塗,也不會拿自己的表哥去送死吧,眾人以常理推測。
那一刻,沒有人想到,聖明皇帝曾經毒死了自己的親哥哥。堂、表兄弟更是殺過不止一個。隻是覺得即將到來的戰鬥已經沒有那麼恐怖,窗外的風聲聽起來也不像原來一樣焦灼。
“唐公說了,敵軍不敢真的來攻城!”當晚,不知道誰把從劉弘基這裏探聽來的“消息”走漏了出去!
“劉旅率和李隊正都沒著急,還在那跟幾個大人喝酒吃肉呢,咱們急什麼!”有偷偷跑去查看情況的人回頭向夥伴們彙報。主將如果逃命,肯定會帶上自己的心腹。而他的心腹還在繼續醉生夢死,眼前即便有危險也不會太大。
想想唐公當時不慌不忙的表現,大夥的心情更安定。抱著刀劍慢慢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晨起來,眾人愈發佩服“唐公”的判斷。昨夜的傳言一點都沒錯,高麗人在踩碎了一段冰麵後,主動縮回了對岸的遼東城。負責在大隋邊境一側警戒的左屯衛大將軍辛世雄也鑒於惡劣的天氣,將所部兵馬撤入了懷遠鎮北側十裏的軍營中。敵我雙方又陷入了落雪前的僵持階段,隋軍不越境攻擊,高麗軍也樂得保持暫時的和平。
那一夜衝突的代價是,一個過了岸卻失去了後援的高麗千人隊被辛世雄將軍全殲,無確切數字的高麗士兵跌入河中凍死。而倉卒趕赴河邊迎戰的大隋行軍也死傷了七百多人,其中有五百多人是凍傷。
懷遠鎮保護輜重的弟兄們也“陣亡”了兩人,他們在後半夜時偷了戰馬準備逃走,結果剛剛衝出營門就被隱藏的暗哨射下了馬背。李淵當眾處死了他們,並將首級懸掛了三日。然後宣布以與敵相遇力戰而亡的待遇收葬,並將陣亡的消息通知了其家所在的郡縣。
這個處理結果讓很多人震驚,但沒有人抱怨唐公殘忍。總體上講,李淵是個不錯的上司。他不受屬下孝敬,不克扣夥食,並且對大夥平時偷偷溜出去喝酒等違背軍紀的小過也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唐公平素待大夥不薄,那兩個家夥臨戰時卻當了逃兵,實在太不夠義氣!”齊破凝私下裏如是評價。這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來懷遠鎮當兵的世家子弟們大多數武技不高,上進心也不強,但朋友義氣多少都能講一點。
“慈不掌兵。唐公這樣發落,已經顧及了他們家族的顏麵!”劉弘基低聲附和。這是一句實話,世家大族比較在乎顏麵,如果那兩個人的屍體以逃兵的身份被送回家鄉,整個家族都會為之蒙羞。
議論聲中,誰也沒心思再去計較訓練強度為什突然加深了許多,軍紀為什麼突然嚴格了許多,連晚上不得主官批準不可出營的新規矩,都在不折不扣地被執行了下去。現在大夥由後隊變成了前鋒,而真正的前鋒還在涿郡遲遲未發。雖然唐公的“親信”認為,大夥隻要守半天就能讓高麗人落荒而走。可手底下若沒有一點斤兩,萬一高麗人前來攻城,半天也不是那麼好堅持的。
而逃兵又當不得,大夥也隻有通過努力訓練一途,才能避免被人在半天之內就壯烈戰死。
正式訓練開始沒幾天,李旭就發現自己所帶的隊成了香餑餑。原來因為他這個隊正過於死板,很多人都希望換到別的隊去吃糧。而現在,非但本隊的人不再托人求情換走,還不斷有人通過王元通、齊破凝等人說項,希望換到他的隊中來。
“李隊正教的招術好用!”士兵們都很聰明,知道眼下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李旭帶隊練武時不側重套路而重視招術拆解,幾乎教給大夥每一招的都簡單有效。這樣的隊正可不好找,誰不學是誰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李隊正教的配合好用,前天吃飯時打架,我們四個人打趴下了別的隊七個!”李旭麾下的士兵們自豪地炫耀。同樣的戰鬥配合,經李旭點撥後,立刻變得實用。雖然變化隻是那麼一點點,但這一點點變化簡直就是生死之差。
聽了這些讚譽,李旭訓練得越發認真。在他心目中,這也是自己能報答唐公的一種方式。招式拆解技巧來自銅匠師父,隊列變化與相互配合來自徐大眼,這些積累下來的知識和經驗與他自己的實戰心得融會貫通,就變成了獨樹一幟的李氏練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