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相公求見!”裴誼過來稟報。
唉!
趙桓長歎一聲,心道又有事了,點頭示意叫李綱進來。
趙桓吩咐李綱免禮、賜座,蹙眉問道:“何事?”
李綱道:“今日上午,有幾名北方異族人來到朝廷,請求覲見陛下。臣命禮部的人先見一下,據來人說,他們見到了歐陽澈!”
北方來的人?
歐陽澈?
趙桓急道:“他們真的見到了歐陽澈?快說說是怎麼回事!”
李綱倒是鎮定得多,道:“這些人來自於漠北草原的蒙兀室韋族克烈部,部落首領叫押剌伊爾。他們說,見到了歐陽澈是靖康二年的事情,好像歐陽澈已經於去年三月離開草原,向西去了。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聯合抗金!”
歐陽澈還活著,他沒有死,謝天謝地!
歐陽澈又如何到了漠北呢?
蒙兀室韋,難道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蒙古族?
蒙古族,成吉思汗?
趙桓也不能完全確定蒙兀室韋就是蒙古族,不過從地域上來說,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能夠聯合蒙兀室韋,當然是一件有力無害的事情。有朕在,自然不會讓蒙兀室韋再變成另一個女真!
趙桓再也坐不住,站起來踱了幾步,道:“相公以為如何?”
李綱眯著三角眼,略一思忖,道:“蒙兀室韋距離大宋幾千裏,中間又隔著西夏、金國,平時通氣難上加難,聯合抗金又從何說起啊!”
李綱考慮得很周密,困難就在眼前,又當如何?
趙桓道:“不管怎樣,這總歸是一件好事!派一名宰執去談談,朕也要見一見的。”
話說完,見李綱沒有告辭的意思,趙桓問道:“相公還有事?”
李綱起身,撩衣跪倒,奏道:“尚書右仆射一職已空閑兩年,臣心力交瘁,難當重任,請陛下明察!”
可不是嗎!自張邦昌罷相,李綱獨自擔任宰相已經兩年了。朝廷裏議論不小,造謠中傷,搬弄是非者大有人在。趙桓一直壓著,當然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堅定地推行軍事變革,需要李綱,而讓他一人出任宰相,也是想減少掣肘,盡量把事情辦得順利些。另外,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考察一下幾個關鍵的人物。當事人李綱,用人惟賢,盡心盡力,沒什麼可以挑剔的。遇到事情,虛心征求宰執意見,群策群力,更是難得。
張叔夜、秦檜、趙鼎三人是最有可能坐上那個位子的人,都表現得不錯。
張邦昌賦閑在家,就連挑剔的禦史也說不出什麼,可見個人操守還是過硬的。
而今,軍事變革進行到尾聲,馬上要進入政事變革,是到了再選一個人上來的時候了。一人獨相,權利過重,非國家之福啊!
趙桓扶起李綱,似乎不經意地問道:“相公可有合適人選?”
這句話倒也不完全是試探,總有三分真心在裏麵。
李綱道:“此等大事,陛下何用問旁人意見?”
趙桓微微一笑,道:“朕就知道你不會說,張邦昌如何?”
“知臣莫若君也!”
樞密院那邊,離不開張叔夜;趙鼎太過耿直,秦檜人望太差,思來想去,隻有張邦昌合適些。
臨別之際,趙桓道:“明日,召集宰執商議撤銷三衙、將兵部並入樞密院,相公心裏要有個準備呀!”
李綱麵色凝重,躬身而退。
撤銷三衙、將兵部並入樞密院,是軍事變革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趙桓早就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拖到現在,整整三年過去了,也到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