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盛宴(一)(2 / 2)

趙佶指著白甲將軍,問道:“汝叫何名?”

那人聽到問詢,跪倒奏道:“微臣嶽飛。”

“哦?”趙佶眉毛一挑,“難道就是金明池畔大戰金國第一勇士的嶽飛?”

嶽飛再道:“臣慚愧,不能戰而勝之!”

趙佶點頭道:“嗯,有點帶兵人的樣子!國家如此,何以為治?”

趙桓聽著,心裏緊張得要命,卻絲毫不能表現出來。初見嶽飛,將十妹柔福帝姬許配給他,趙桓不但不後悔,反而一直認為那是神來之筆。隻是,其中有一個問題:太上皇健在,按理說,妹妹的婚事不能由他這個當哥哥的來作主。現在,父親看到了嶽飛,又出了一個非常不好回答的問題,考較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嶽飛,該如何做答呢?

嶽飛不加思索,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可也!”

一言既出,滿場皆驚!

嶽飛的回答,正中要害,不啻為一劑治病的良藥,再好不過了。

在場的人,除了趙桓一人,沒有不吃驚的。

嶽飛的武藝大家都見識過,以今天的情形來看,嶽飛可以說是文武雙全。這就更為難得了。

趙佶不動聲色,突然喊道:“嬛嬛,快到父皇身邊來!”

柔福帝姬名叫趙嬛嬛,人們自發地讓出一條道兒,趙嬛嬛大方地走上前,輕輕一禮,道:“嬛兒來了!”

趙嬛嬛今年十七歲,正在花信年華。隻見她,一頭墨染的青絲梳成高髻,以一根鎏金頂部空心雕鳳金釵別住發髻;鵝蛋臉,柳葉彎眉,鳳目瑤鼻,嘴角微翹,一笑起來,不知有多嫵媚。飽滿的雙耳上各勾掛著一對雪白明珠耳墜,肌膚如雪,而今卻是嫩臉泛起誘人的桃紅,一副小女兒的情態。

穿月白色廣袖衫,外披對襟錦半臂,紫色拂地長裙。

到底是金枝玉葉,衣美人更美。

趙佶微笑著,道:“嬛嬛,這位就是你皇兄給你選的夫婿,你覺得怎樣?”

趙嬛嬛輕輕瞟一眼嶽飛,立即低下頭,臉兒紅得不行,低聲道:“全憑父皇做主!”

趙佶不依不饒:“朕在問你呀?”

這時,最緊張的就是嶽飛和趙桓。不動如山的嶽飛嶽大將軍,身子還是山,滿臉可都是水了。趙桓擔心十妹一口否決,事情就不好辦了。

嬛嬛看看父皇,看看皇兄,大羞道:“父皇真是的,嬛兒不來了。”

話還沒說完,人兒已經跑遠了。

“哈哈,”趙佶開懷大笑,“朕的女兒沒意見,朕自然也不能說什麼了,眾卿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大臣們隨聲附和,趙桓這才放心。

伺候趙佶登車,趙桓掃過隨行諸王,靈機一動,問:“朕想為父皇駕車,九弟可願參乘?”

十九歲的康王趙構,挺身而出,振聲道:“臣弟遵旨!”

趙佶三十一個皇子,六子早亡,如今剩下二十五人。這些弟弟中,趙桓最喜歡九弟趙構。趙構名書知禮,為人慷慨豁達,更為難得是有一身好武藝,可挽強弓,可乘烈馬。

從宋強那裏,知道了許多靖康之後的事情,趙桓不能不說,對趙構有些看法,但是,從現在看來,金兵已退,曆史已經完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現在的康王又有何過錯?所以,趙桓想開了,還是喜歡這個弟弟。

於是,大宋官家趙桓主駕,康王趙構參乘,諸王、宰執、眾臣隨後而進。前後左右都是護駕的禁兵,圍觀的群眾隻能在圍子外麵看熱鬧。

趙桓的一個率性之舉,竟贏得了滿城的讚歎。這一刻,在京城軍民的心目中,他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官家,而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大隊人馬,自外城南三門之一的宣化門而入,繞行至禦街,穿內城保康門,一路北上,橫穿內城,經皇城大內而不入,由景龍門出,抵達景龍江北麵的龍德宮。

稍事休息,趙桓陪同趙佶升正殿,為太上皇回鑾而專門舉辦的宴會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