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國賊(2 / 3)

看完之後,趙桓長出一口氣,道:“傳給宰執看看。”

宰執們見官家的神態似乎比剛才還要鎮定,懸著的心也落下了大半兒。

種師道信中言稱:明日金軍將開始橫渡黃河,眾將請戰,群情洶洶。戰與不戰,請旨定奪!

金兵班師,種師道以檢校太傅、同知樞密院、京畿兩河宣撫使,率領三十餘萬勤王之師,尾隨金人北上。若戰機有利,一舉擊之;最起碼要讓金人感到壓力,快速離境,以免生靈塗炭。

七人輪流看過,目光聚集到張邦昌的身上。張邦昌隨口道:“半渡而擊,無往不勝。這是早就商量好的辦法,種師道也是知兵之人,豈能不知?奇怪……”

樞密使吳敏搶在李綱之前,說:“臣以為,陛下應派出監軍督促種師道出戰!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時正是決戰的最佳時機。”

哎?吳敏為何搶話啊?

蔡京當政之時,看上了吳敏,想把女兒嫁給他,吳敏婉言謝絕了。這個事情,京城無人不知,吳敏的聲望此後越來越高。最奇怪的是,蔡京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越發禮敬。吳敏的手腕之高,由此可見一斑。趙桓登基之後,吳敏就是樞密使,李綱還是吳敏一力推薦上來的。據說,兩人平日交好,非常有緣,甚至有婚姻之約。三個月過去了,李綱升任宰相,聲名遠在諸人之上,吳敏還是樞密使,位居其下,難道心裏不平衡?

想到此處,趙桓感到極其厭惡:“除了爭權奪利,全無本事,媽的,什麼玩意!”

哎呀,朕怎能如此說話?這完全跟宋強學來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還真是這麼回事!說話一定要注意,千萬要小心,否則,眼前這些人會笑話於我吧?

趙桓這樣想著,突然感覺,宋強那家夥正在角落裏偷著樂呢!

李綱接著說:“不可,派監軍一事還是需要從長計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還是要慎重些。看種師道的意思,根本不想與金人交戰嘛!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令他據實回奏就好了。”

張叔夜單手掐著笏板,一條衣袖空空蕩蕩,卻道:“臣觀今日的種師道,頗似與諸葛亮對壘於五丈原的司馬懿,所以……”

耿南仲道:“那就更應該派監軍了。戰機來臨,為何不戰?是眾將不服節度,還是種某人已經被金兵嚇破了膽?請陛下定奪!”

何栗說:“臣以為不應該派監軍,但是……”

“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是不是?”唐恪笑道,“我大宋自立國以來,就有派監軍的傳統。道君太上皇帝在位之時,每戰必派監軍,以為常例。祖宗家法,豈可不遵?”

全盤吸納了宋強的思想,趙桓可以說是這個世界對大宋最了解的人。每每想到:太祖趙匡胤靠欺負孤兒寡母取得天下,趙桓臉上就發燒;趙匡胤靠閹割全民族的尚武精神,以至於對外戰爭屢戰屢敗,來維護趙姓一家的統治,便揪然不樂。以文人治兵,軍隊老實歸老實,鬧不出亂子,戰鬥力也低下到了極點。

該改一改了!

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

否則,朕就要當亡國之君了!

咦!是了!

宋強最為崇拜的毛主席,創立了一套別具特色的軍政製度倒是可以借鑒一下。在軍隊中,設立政治委員,最低可以設到百人軍伍之中。政治委員掌管部隊的思想動態,級別上與軍事主官平級,在軍官提升中有最大的發言權,可以極大的牽製軍事主官。政治委員管生活,軍事主官管作戰。這樣一來,軍事主官想造反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軍政主官配合得好,不但不會削弱軍隊的戰鬥力,還會提升戰鬥力呢!

妙,真是妙啊!

不過,政治委員這個稱呼倒是要改一改,就叫護軍好了。

這件事情,就作為軍事變革的第一炮!

趙桓突入感到,大家都在看自己,才發覺自己走神了。老臉一紅,囁嚅道:“監軍就不必派了,找一個合適的人去傳旨給種師道:金兵渡河之時,出戰與否,不必請旨,一並委卿處置!有異議者,可先斬後奏!照著這個意思,擬旨吧!”

不知不覺,大殿內已是燈火通明,大概已經到戌時了吧?

趙桓回到福寧殿的時候,明媚已經走了,據說是皇後的弟弟--朱孝莊送走的。

是的,沒錯!

朱孝莊如今正陪同明媚族姬,美滋滋地逛州橋夜市呢!

朱孝莊何許人也?

當今皇後朱雲蘿一兄一弟,長兄朱孝孫,人如其名,正是朱家的孝子賢孫;幼弟孝莊,人物風流,博學高識,名滿京城,與種師中之子種無傷並稱京城文武雙璧,實為貴族子弟中的翹楚,京城少年中的魁首。

孝莊與雲蘿一奶同胞,出生之時,啼哭不止,京城名醫,束手無策。偌大的朱府,被這麼一個小家夥鬧得雞犬升天,無人可以安生。隱逸高人天授仙師譙定不請自至,拂塵輕點嬰兒額頭,唱道:“哭為何事,何當為哭。生為男兒,玄妙圓通。聚氣成形,淩波微步。稟賦天授,夙緣已結。既來之,則安之,可好?”說也奇怪,小家夥似乎能聽懂一般,破泣為笑,一家遂安。

朱府二公子體質孱弱,自小就是抱著藥罐子長大的,不知吃了多少靈丹妙藥,身體還是不見大好。不知是什麼原因,孝莊幼不能言,因此頗不為父母所喜,實為朱氏一門之羞。

四歲,孝莊進學,雖不做聲,然先生所講諸書,似能明白,先生奇之。一日,先生講經,竟出紕漏,比孝莊年長五歲的兄長孝孫懵懂,孝莊竟言,言之成物,條理明晰,先生甚奇。

八歲,孝莊公子通四書明五經,機靈巧對,名噪京城。其對:“水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先生讚歎不已。又對:“移椅依桐同望月,等燈登閣各攻書。”天下並稱其才。

十二歲,師從譙定雲遊天下,修天文、理星術、演龜骨,五年有成。人物俊美,過於婦人;學識深博,無人可知。一日,公子於宴席之上賦詩讚李師師雲:“無雙秀女落凡塵,芙蓉帳暖承皇恩。千嬌百媚動君心,三千寵愛集一身。”當時,李師師初為新婦,不知前番恩客何許人也,當下頓悟,驚喜綿綿。公子之奇,可見一斑。

孝莊之父聞之,大驚失色,遂令其不得離家半步,閉門讀書。姐姐體諒弟弟,將弟弟接進太子府內,時時規勸。孝莊唯以笑應之,不辯一句。藏身書閣三年,樂此不疲,太子趙桓曾經細細考較,公子應答如流,均合要旨。趙桓大喜,就是從那時開始,不把孝莊當作尋常人物對待了。

趙桓登基之後,限於祖宗家法,不能重用外戚,孝莊僅以皇後之故,恩蔭做了一名部院小官。官雖不大,孝莊才華橫溢,更兼身份貴重,人物風流,早已成為京城少女心目中的理想夫婿。金兵剛走,朱府就被求婚的人圍了個結實,開門的家人很是發了一筆小財。那是,你媒婆不給銀子,他就不給你通報,還能保成婚?等著發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