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計(3 / 3)

皇帝任命新的官職,一般先要同宰執商量,然後擬旨公布於眾。今天,事情不同尋常,兩名宰相李邦彥、張邦昌互視許久,很快達成一致意見,還是不去觸黴頭的好。

李綱輕輕捅了一下韓世忠,道:“還不領旨謝恩!”

韓世忠“撲通”跪在地上,往日的委屈,今日的喜悅盡上心頭,“嗚嗚”痛哭,哪還說得出話來。

良久,他才止住哭聲,叩頭謝恩。

趙桓拍了拍韓世忠的肩膀,又勉力的幾句,臨了,忽然想起了什麼,道:“汝妻梁氏紅玉,秀外慧中,頗有男兒之風,你要好生待她。若得便,可引來與皇後見見,皇後也會有恩賞的。”

此言一出,全場大驚。

韓世忠剛明白過來,又糊塗了:他的妻子梁紅玉出身官妓,兩人雖恩愛有加,到底不是正經人家出身,同僚每每取笑,他深以為恨。皇帝怎麼會知道她的名字,根本就說不通嘛!

梁紅玉的事情,在場的大臣沒有一人知曉,他們都不知道,而皇帝知道,還不令人吃驚?

至於普通人,吃驚是一定的,但是更多的是羨慕,羨慕得不行了。

有關的梁紅玉事情,自然也是出於宋強的記憶,趙桓很滿意現在的情形:收了一員猛將,經此一事,韓世忠必會誓死效忠,成為自己的親信將領。而大臣們的表情,很能說明問題。這一刻,他們肯定是心服的,這種感覺相當不錯!

士兵、百姓,無不心悅誠服呢!

趙桓喜滋滋地回到皇宮,用過早膳,宣布起駕,他要檢查都城防衛情況。東京汴梁城分三城,宮城、內城、外城。外城周長五十餘裏,外有護城河,河寬十餘丈,為城池屏障。十一座城門,四道水門,趙桓來到時,看到士兵們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守城武器,大體準備完畢。

“京城這麼大,如何布置防守?”趙桓隨口問道。

王宗楚答道:“京城四壁,每百步分兵防守,設專人負責,每壁用正兵二千餘人,而保甲、居民、廂軍隻用來修築工事,運送物資,不用作戰鬥。城門、水門以親貴為門使,設正副門使兩人,無聖旨不得開門,否則必斬。另外,將京城馬步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東水門外延豐倉,存有糧食、大豆四十萬石,如今已來不及盡數運進城內,所以派前軍駐守;東門外樊家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派後軍駐守,以溝通城內城外。左中右三軍,駐防城內,以備萬一。”

趙桓頻頻點頭,道:“好,很好!你和李綱做得好,朕心甚慰。哦,對了,李綱怎麼不在?”

“三天來,相公沒有合過眼,已是累極了。臣請他暫時回去休息,此處有臣照料也是一樣的。”王宗楚道。

趙桓還未說話,李邦彥不悅道:“陛下親臨巡視,他卻在家裏睡覺,成何體統?來人,去叫李綱來!”

有人應聲而去。

李邦彥不喜李綱的為人,還是妒忌李綱手中的權力呢?

行至西北金耀門附近,趙桓心有所動,指著遠處問道:“那裏應該是牟駝岡吧?”

“是!”王宗楚道。

所謂的牟駝岡,三麵臨水,霧氣彌漫,中間山岡空闊處,建有馬場,養馬兩萬餘匹,糧草堆積如山。聽到皇帝問訊,王宗楚暗暗叫苦,這些日子忙得昏了頭,竟然忘了這個重要地方。

“處置過了沒有?”趙桓再問。

王宗楚跪倒奏道:“臣昏了頭,居然忘記了,罪該萬死。”

趙桓淡淡道:“朕沒有責備的意思,隻是問一問。馬匹立即移到城裏,糧草能運回多少就運回多少,實在不行,全燒了,一根草也不能給敵人留下。”

王宗楚心道這個外甥何時變得如此厲害?心裏想著,手上卻沒閑著,連忙布置人手去做。

說話的功夫,找李綱的人回來了,卻依然不見李綱的身影。那人也不待問,道:“相公酣睡,四鄰皆聞,叫之不醒,小的隻得先回來複命。”

李邦彥正要發作,忽聽皇帝大笑不止:“哈哈,哈哈!前有東晉謝安,聞秦軍犯境,鎮定自若,猶自圍棋;後有我朝寇準,遼軍兵圍澶淵,寇相酣睡不起。李綱總攬京城兵馬,敵軍壓境之際,臥床高睡,由此可知,敵軍無能為也!”

趙桓的一席話,說得大家連連稱是,無不頌揚:吾皇聖明。

消息象長了翅膀,不脛而走,很快傳遍全城。李綱酣睡,官家嘉許,民眾奔走相告,京城人心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