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2 / 2)

在暴君統治下的秦朝百姓是痛苦的,在太監統治下的秦朝百姓是麻木的。最先覺悟的人誰也想不到,居然是胡亥。

在這場篡權謀國的行動中,胡亥扮演著逆父殺兄的角色。走上這條道路,他先是身不由己,後是欲罷不能。反正大錯鑄就,他也從不後悔,把對父兄的愧疚,轉化成治理秦朝的動力,是他目前的打算。

胡亥到底是嬴家的子孫,身體裏流淌著治國安邦的血液。由於始皇帝和扶蘇的存在,這種對國家的責任感,一直隱藏在胡亥身體的某個角落,終於在他登上皇位後,不可遏製的迸發。

胡亥很清楚秦朝麵臨著人民群眾的信任危機,想改變這個局麵,依靠趙高這個太監是不行的。他需要治世之能臣,猶如蒙恬和蒙毅。胡亥對兩位秦朝的柱石心生憐憫,準備釋放並加以重用。

被人操縱的玩偶突然有了自主意識,這是恐怖片,趙高不喜歡看到。胡亥若是得到蒙氏兄弟的襄助,就能夠甩開他的控製,把持國家的軍政,形成不可動搖的國家政權。趙高真的很頭疼,事情超乎想象的棘手。

像以前一樣,跳出來阻止胡亥不行麼?

胡亥已經不是過去的二世祖,可以任由趙高擺布,人家現在是秦朝的皇帝,除非他心甘情願,否則任何人指手畫腳都要掉腦袋。對付胡亥,趙高的策略也要改變,威逼利誘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今後隻能哄騙。

剛才討論的這些,其實都不能算為關鍵。法律講究的是以罪論罰,說蒙恬沒有為秦朝開疆立土已經是掙著眼睛說瞎話,趙高又該給蒙毅網羅什麼罪狀呢?他的處事嚴明、憂勞辛國,世人有目共睹,栽贓老實本分的良民,趙高急得腦袋撞牆,也想不出門道。

有必要提醒趙高,留給他的時間可不多,按照國際慣例,新皇登基後,都要大赦天下,彰顯載育蒼生的聖德。如果他不及時給蒙恬和蒙毅想出必殺的原因,今後他有的是好果子吃。

命懸一線,趙高隻能賭博,給李斯拋去媚眼,看李斯還願不願意抱他的大腿。在扶蘇心目中,李斯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他是輔佐始皇帝統一天下的功勳之臣,又在胡亥謀國的時候鼎立相助。他的能力和資格,都得到胡亥的認可,如果他肯和趙高聯手,打擊蒙氏兄弟的事情還有轉機。

說趙高在賭博的原因,是李斯幫他的可能性很小。他在得勢後就對李斯不冷不熱,傷透李斯的心,兩個人隻喝過一次酒,又談不上有交情,李斯正希望他倒黴。

趙高焦急的等待著命運的宣判,他也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在他幾乎心灰意冷的時候,李斯做出讓他都看不懂的決定,向他伸出援手。

我們要質問李斯,你難道是天生的賤骨頭,被趙高利用一次還不夠,非要賠上身家性命才高興?

麵對唾罵,李斯老臉通紅,處死蒙恬和蒙毅的事情,他是投過讚成票的。雖然出於無奈,但是蒙氏兄弟可不管這些,如果讓他們東山再起,秋後算賬的時候,李斯和趙高的處境不會有什麼兩樣。

李斯和趙高的手又握在了一起,相互傳遞著溫暖。禍福與共是種偉大的情操,出現在他倆身上,卻讓人倒盡胃口。

李斯用他的智慧,向趙高證明了一件事,薑還是老的辣。不就是找不到蒙毅的罪狀麼?他有辦法。

一,蒙毅身為始皇帝的親信侍從,應該隨駕護衛,始皇帝死的時候他去那裏了?這叫擅離職守,死罪。

二,原來蒙毅是被派出去工作,代替始皇帝祭拜天地。他憑什麼代表皇上?這叫以下犯上,死罪。

三,蒙毅的行為是始皇帝批準的,讓他為始皇帝祈福,延年益壽。始皇帝怎麼還死了?分明是蒙毅用心不誠,害死了始皇帝,死罪。

聽到李斯的這番高論,趙高激動的心情無法平複,他心裏裝載著重獲新生的喜悅,還有一個卑鄙的念頭,李斯絕對要死,老家夥太聰明,留著遲早是個禍害。

收到李斯和趙高的聯名上書,胡亥將蒙氏兄弟殺死在各自的獄中,涉及到始皇帝的生死,他也無法再替蒙家辯白。

盡管胡亥已經覺醒,他可憐的處境卻絲毫沒有發生改變,意識到危險隨時會發生的趙高,勢必會加快亡秦的腳步,並且很努力的把胡亥打造成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