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晉升的一小步,將是秦國滅亡的一大步。他在新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的同時,還努力搞好人際關係,打造自己的人脈網絡,對上司謙遜有禮,對下屬和顏悅色,受到越來越多的好評,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盡管趙高同始皇帝的地位相去甚遠,根本沒有打交道的機會,但他還是持之以恒的付出,執著的等待著幸運女神的光顧。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趙高用辛苦的播種,換來一次次豐收,在始皇帝麵前提起他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始皇帝對趙高的態度先是關注,繼而變為欣賞,畢竟在秦朝政府這個大染缸裏,能夠潔身自好的人並不多。
趙高憑借出色的演技,獲得始皇帝的青睞。已經有消息靈通者向他道喜,祝賀他要升官發財,擔任始皇帝的近侍。
在背人的角落,趙高眼眶濕潤,流下幸福的淚水,感歎這些年受到的侮辱和委屈總算沒有白費。他高興的有點太早了,始皇帝的近侍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始皇帝給趙高下達了任命詔書,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不過有個條件,趙高必須去勢,隻能以宦官的身份入宮隨駕。
始皇帝的這條任命很奇怪,中車府令其實是交通部長太仆的手下,屬於行政官員,負責管理皇帝的出入安排。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車府令必須由太監擔任,為什麼他要如此對趙高?
原因很簡單,在始皇帝身邊辦事的人,要絕對安全可靠,而趙高的政審,有些不過關。他是趙國遺貴的後代,始皇帝多少有些不太信任,所以先通過閹割對其心理和生理進行摧殘,使趙高喪失人生的信念,從此安心的工作。
沒有人做太監前不經曆痛苦的掙紮,趙高猶是如此。他的胯下殘存著男人最後的尊嚴,始皇帝也要剝奪。想起這些年蟄伏的艱辛,想起故國人民遭遇的欺淩,想起父母蒙受的屈辱,他豁出去了。
想要創造曆史,必須先服從曆史的召喚。
男人真正的尊嚴是為信念而戰鬥,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趙高提醒自己不能前功盡棄,手起刀落,血染長衫。痛不欲生的哀嚎響徹鹹陽,唱響大秦皇朝的挽歌。趙高今天所受的侮辱,都會在不久的將來還報給秦朝,除了血債血償,沒有任何辦法能抹去他和秦朝的深仇大恨。
揮刀自宮的痛苦,也讓趙高明白很多道理,失去煩惱根,他變得更加純粹。他是男人,卻不被男人接受,他是官員,卻得不到士大夫的認可。他不再有世俗的追求,可以潛心投入亡秦的大業中。
失去不可饒恕,背後隱忍著哀傷,趙高重新給自己帶上偽裝的麵具,優秀的太監不能有自主意識。他的身體是皇帝的,心也是皇帝的,要學會察言觀色,玩味上意。
中車府令真是個好差事,可以每天隨始皇帝出行。身處秦朝政治權利的中心,接觸的都是至關重要的國家機密。始皇帝在趙高麵前沒有秘密可言,使趙高對他了如指掌。
趙高會趁始皇帝高興的時候,親自為其駕車,用手忙腳亂的駕駛技術,博聖上歡顏。他在適應太監角色的過程中,逐漸摸到訣竅,輕而易舉的獲得始皇帝的信任。
始皇帝每天至少要批閱重達120斤的竹簡,在出行的路上,工作已經是家常便飯。遇到對刑律處罰不明,又無稽可查的時候,趙高總能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就連法令中的細目繁條,也可以背誦的一字不差。
趙高對始皇帝投其所好,屈意逢迎,令始皇帝對他刮目相看,頗為賞識。好事從天而降,機緣巧合之下,他獲得了日後掀翻秦國江山的法寶。
始皇帝看重趙高在刑法方麵的才華,聘請他擔任公子胡亥的授業教習。皇帝親自給兒子找師傅,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沒有傳繼皇統的意圖,始皇帝不會輕易為之。不能說胡亥日後穩將坐秦朝皇位,起碼也是被考察的人選之一。
給胡亥做老師,趙高的官職並沒有提升,但他卻欣喜若狂,越看胡亥那個傻小子越可愛,這是他第一次對秦國人產生好感。
胡亥在手,天下我有,趙高已經由逢人便卑躬屈膝的閹人,變成秦朝屈指可數的弄臣。
花期已經到來,欠缺的隻是綻放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