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2 / 2)

按照王翦推斷的那樣,秦軍的渡河部隊果然在易水東岸發現了敵人的埋伏,成功的殲滅這支燕軍後,大戰拉開序幕。正麵作戰的秦軍率先發難,與燕、代聯軍展開激戰。

戰場上的廝殺日趨白熱化,就在聯軍部隊發出信號,等待援軍出擊的時候,王翦率領著渡河部隊拍馬殺出。這樣的變故,對任何軍隊都是滅頂之災。燕、代聯軍的士兵心神大亂,無力再戰,死的死,逃的逃,被徹底擊垮。

王翦巍峨的身軀矗立在易水河畔,看著秦兵清理戰場,埋葬死屍。就是在這個地方,荊軻不久前還高唱著“易水寒、易水寒”,現在卻因為秦、燕兩國士兵熱血的澆注,給人撲麵的溫濕和腥臭。奔湧的易水掀起翻滾的紅波,這是一條被戰火沸騰的血脈,不把血留幹,無法還天下以清平。

在燕、代兩國的戰俘中,並沒有找到趙嘉和燕太子丹的身影,看來兩人都熟讀兵法,明白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道理。可笑統帥不坐鎮中軍,如何能夠激勵將士奮勇殺敵?用數十萬燕、代兒郎的鮮血掩護他們撤退,無怪燕太子丹能做出刺秦的蠢行。

對於秦軍來說,贏得一場殲敵近三十萬人的大勝,代價也是不菲。此時已近隆冬,沒有糧草、軍需的補充,北征燕地是不現實的。王翦下令大軍修整,等待來年再添新功。

人生被歲月蹉跎,機會被等待錯過。秦軍將士難得渡過個安穩的冬天,卻因此失去了滅燕的大好時機。王翦如果不顧大軍的疲憊,乘勝追擊,必能直搗燕國薊都。就因為他對下屬的體恤,這次伐燕的首功被他拱手讓人。

公元前226年,春,養精蓄銳的秦軍如同這個明媚的季節一樣,意氣風發。秦國的虎狼之師在王翦的率領下,直撲燕國薊都。在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抵抗的情況下,就拿下這座燕國的心髒。

為什麼秦軍能夠輕而易舉的取得勝利?

一,經過易水大敗,燕國人心相離,麵對隻顧自己逃命的統治階級,沒有百姓還願意征召入伍。燕軍缺兵少將,根本無法迎戰秦國部隊。

二,燕王僖從來就沒打算跟燕國百姓同生死,秦國大軍還沒有打來,他已經拖家帶口的向北逃竄,準備在廣闊無垠的遼東平原再起爐灶。雖說襄平天寒地凍,可是有大海和遼河做屏障,正好龜縮起來冬眠。攤上如此君王,燕人巴不得趕快降秦才好。

伐燕的進展很順利,但伐燕的目的王翦卻沒有達到。始皇帝最想要的東西,此刻還掛在燕太子丹的脖子上。不過,燕太子丹現在的生活,並沒有他老爹那麼滋潤。在跑路的時候,他中了秦軍的埋伏,跟燕王僖走散了。

這個能未卜先知,預料到燕國統治者會棄城逃跑的人叫李信。他是秦國近年湧出的優秀青年將領,以善馭騎兵、驍勇善戰著稱。

作為年輕人,難免會有好大喜功的表現,李信的部隊沒有跟隨王翦行動,而是守在燕國北退的必經之路,想投機取巧,在這裏抓條大魚。老天對李信很關照,當燕太子丹的腦袋出現在李信視線中時,他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的錦繡前程。

倒黴的燕太子丹沒想到逃命的路上還有危險,隻有帶領手下的部隊暫時潛入衍水地區避禍。

由於尚未捉到燕太子丹,王翦在燕國境內展開大抓捕,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挖出來。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把代王趙嘉嚇個半死。易水潰敗之後,他就在燕國躲了起來,如今被王翦這麼折騰,早晚會使自己行蹤暴露。

人被逼到死路,還有什麼是不能出賣的?趙嘉不顧跟燕太子丹的盟友之誼,修書於燕王僖:“尊敬的燕王,燕國落到今天這步田地,都是因為您那個不孝子。秦國痛恨的是太子,隻要您肯大義滅親,秦國必會退兵。”

燕王僖收到來信的時候喜笑顏開,國王的好處就是兒子多,死一個卻可以救國,這買賣太劃算了。燕太子丹被他的父親派人殺死,他那顆屢出混招的腦袋,終於起了次正麵作用。

李信將燕太子丹首級帶回之後,王翦隨之撤軍。燕國已經不具威脅,沒有強攻遼東的必要。真正能展現他軍事才能的地方,應該在魏、楚那片遼闊的戰場。令王翦所始料未及的是,能征戰沙場都成為他的奢望,他即將被李信排擠的沒有容身之地。

祝願所有閱讀此書的朋友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請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