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3)

“天臨閣”地處鬧市,依山傍水,建築規模恢弘大氣,裝飾陳設考究雅致,更以其獨一無二的陳年佳釀、珍饈美味而聞名於世,故而不僅在這楚國的故都鄢城首屈一指,甚至在方方麵麵亦毫不遜色於王城郢都的一流酒樓。

此日,“天臨閣”門前更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不久前,整座酒樓剛剛經重金邀請的名家徹底裝飾一新,裏裏外外無是不花團錦簇、金碧輝煌。整個鄢城的王公貴族、富商巨賈乃至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亦都爭先恐後,齊聚於此。這一切,皆因楚國權臣昭陽北遊於此,今日要在此大會賓客。

酒樓周遭,傲然肅立著負責守衛的百餘名威風凜凜的鐵甲武士,各個高大威猛,人人器宇軒昂。由此使人不難想象,此時此刻的昭陽,在楚國是如何的權傾朝野、不可一世。

推杯換盞之間,隻見一人起身離座,來到大廳中央,向昭陽拱手後便搖頭晃腦道:“想我大楚昔年的令尹吳起,南平百越,擴境蒼梧,繼而卻三晉,西伐秦。諸國畏楚之強,終先悼王之世不敢加兵,皆吳起之功也。而今,列國紛爭更勝往昔。主公一戰便滅掉一方霸主越國,殺死越王無疆,東擴疆土千裏,不但揚大楚強盛之國威,更削列國囂張之氣焰。依在下之見,縱觀我大楚數百年風雲變幻,雖有功如吳起者,亦不可與主公比擬也。更兼主公之文操武略,不僅冠絕我大楚,料想天下也無第二人。想大楚令尹之位,主公必指日可待也。”

楚悼王時,曾先後任魯、魏大將的衛人吳起因倍受排擠,逃亡楚國。悼王久聞吳起大才,先命為宛城城守,隔年更是破格令其登上楚國令尹之大位,舉國以托之,並因大勢所趨,命吳起仿效魏國李悝,在楚國實施變法。而吳起亦不負悼王之所重托。變法僅一年之後,便成果初顯。於是南征北戰,無往不利,楚國形勢一片大好。然而變法不足十年,悼王突然身故,楚國不滿吳起大刀闊斧進行變法的王公貴族旋即向吳起發難。吳起眼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遂伏於悼王屍身,為萬箭穿心而死。吳起雖死,然其十年間所建之功及產生的巨大影響,卻令後世久久不能忘懷。

此時明褒吳起而實為恭維昭陽,更使人感覺昭陽之功曠古絕今,無人匹敵。因而此言一出,附和之聲頓時鵲起。

高居主位的昭陽聽罷哈哈大笑,本已微醉的大臉,此刻更顯紅光,心道:論我昭陽文治武功,縱觀整個楚國、乃至於整個天下,恐怕無出其右者,更兼有高貴的王族身份,又豈是平民出身、雖創不世之功卻最終落得慘淡收場的吳起可比!至於這旁人看來尊貴無比的令尹大位,我昭陽也未必看在眼裏,嘿嘿……昭陽幹咳兩聲以掩蓋自己內心的想法,道:“公言差矣!吳起功冠大楚,昭陽實不如也。說到滅越之功,實乃我王洪福齊天,兼且越國不自量力,膽敢與我大楚為敵,以卵擊石,可謂自取其辱。我不過奉我大王之命,承天之大運,況有諸公鼎力相助,方成此大功。此非我一人之力也。諸公切勿謬讚了。”

大庭廣眾之下,昭陽此番言語不僅顯得謙虛敬慎、虛懷若穀,更表明其非居功自傲之人,又將功勞分到眾人頭上,達到收買人心之效,因而與會的門客無不喜形於色。

昭陽話音剛落,適才發話者又緊接著道:“主公亦莫要過謙了!我王自然英明神武,眾公亦是同心同德,然則若無主公擎天之能,此大功豈可如此易得乎?”

眾人聽罷,又是一陣沸沸揚揚地大肆稱讚。

一番杯盞交錯過後,又有一人起身拱手道:“越國自勾踐滅吳稱霸,至今已立七世,而今一朝為我大楚所滅。我大楚除卻擴充疆土、增益錢糧之外,據悉亦獲奇珍異寶無數。聞得大王亦曾賞賜於主公,不知主公今日可否令我等一開眼界?”

昭陽哈哈大笑道:“公等既有所求,我豈能不成人之美。桓兒,來,請大王賞賜的越國珍寶!”

最為昭陽所寵的幼子昭桓位於昭陽主位右下,此刻聽到父命,遂起身向眾人道:“越國微弱,人口稀疏,然則自勾踐無薪嚐膽,滅吳稱霸,至今已百年有餘,府庫確有珍寶無數。說道大王所賜,這第一樣麼,來人,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