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爺爺把土地分給我們時,我才十一歲。他對我說,雲兒啊,咱們家總共也才四畝地兩座坡,你們爸媽出去打工幾年沒回來了,我和你們奶奶人老了也忙不過來,現在就把牛背梁子上的那畝地分給你們打理了。
我和堂弟聞言興奮得嗷嗷叫,心想終於有一塊私人領地了,那曾經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當天,我們花了一下午時間製訂了一套《雲之彼岸方針》,計劃要在那一畝地上建立起一個屬於我們的國度,叫雲之國。
據說國家的組成有四要素,領土、人口、主權、政權。我們已經有了一畝地的領土,兩個人口,可是主權和政權究竟是什麼玩意兒?我們思來想去覺得應該就是政府機構一樣的東西。但兩個人是不足以組成政府機構的,於是我們開始招攬村子裏的幾個玩伴,並鄭重聲明雲之國公民權利一律平等,同甘共苦,還可享有諸多福利。
雲之國的人口很快增長到了八個,全是中國移民。我身為雲之國建國元勳且是眾人中年齡最大的,於是無可爭議地當了雲之國皇帝,號淩雲大帝,簡稱雲帝。但身為國務卿的堂弟突然開口,說:“皇兄啊,我們雲之國如今還太小太落魄了,連一座像樣的建築都沒有,如此草草封號稱帝是不是太心急了。”
財務部長也說:“是啊是啊,這裏的基礎設施太不完善了,哪裏像是國度,叫部落還差不多。”
龍威元帥也連連點頭:“就是就是,雲哥你現在還不能叫皇帝,頂多叫酋長。”
他們像是早就串通好了一般,對本王的帝位一頓狂轟濫炸。本王雖然聽著惱火,但也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於是說,好吧好吧,我們就暫時不封帝位了,等把雲之國建設好了再說吧。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本酋長帶領著我的國務卿、財務部長、龍威元帥、大祭司、內閣大臣,以及婦聯主任和少先隊長,一邊上學一邊建設雲之國,偶爾還會約定上早朝開會。
我們用從山坡上砍來的黃荊條和其它硬木做房屋支架,用從家裏偷出來的毛線捆綁固定,又搜集田野間被棄置待焚燒的玉米杆圍成牆壁,最後在屋頂蓋上又大又厚的葉子和柏樹枝,壓上不大不小的石頭以固定。為了防止大風把房屋吹倒,我們還在屋內用幾根硬木作支撐。我們的房屋最高也不到一米六,每個屋子裏頂多能擠兩三個人,預計能抗三級地震,五級大風,盡管如此粗糙簡陋,但對於當時的我們而言已是莫大的成就,高興了好一陣子。
我們總共建了八座房屋,參差不齊,開墾出了近三分之一畝地的廣場,全是平整的泥地,聽說中國有天安門廣場,俄羅斯有紅場,咱們雲之國的自然要叫雲場。雲場的中央立著一根高達六米的旗杆,上麵掛著我們的國旗——一隻色彩鮮豔的爛風箏。每當風吹起時,風箏會輕輕擺動,在周圍青翠色的農田和山林的襯托下,十分顯眼。剩下的土地則是被棄置的,生長著齊膝深的雜草和野花,我們搬了幾塊大石頭放在雜草間圍成一張石桌,作為我們商討國事的地方,美其名曰“後花園露天議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