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直隸廣平府成安縣一帶有一位富紳,姓冷,名鬆,字後調。冷鬆高祖名叫冷謙,說起這冷謙那真真是響當當當當響的一號人物,洪武年間天下知名,一身道術出神入化,世人常把冷謙和張三豐周顛二人做比,被譽為洪武三聖。冷老爺子一生向道,年輕未娶,等到想要為冷家留一香火時已經五十餘歲,但為了傳承也隻得放下臉麵在五十五歲時娶了妻,三年後添一子嗣,起名冷延年。隨著這冷延年長大,冷謙發現冷延年喜歡岐黃之術不好道法,冷謙隻得把自己拿手的岐黃之道,針灸之法傳給了冷延年,冷延年學醫十五年,冷謙也因年老體衰,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裏駕鶴西去。享年九十二歲。
冷延年置辦完老父親的喪事,開始為了活計四處奔波,看病救人。但您不要忘了,這冷延年的醫術那可是仙方,甭管啥病頂多是吃幾副藥再紮幾針,小災小病一針紮下立馬就能好。冷延年這一圈出去走了三年,最後在成安縣城東街落了腳,但冷延年的名氣也算是打出去了,方圓百裏都知道成安出了一個活神仙,治病救人藥到病除。這人也就絡繹不絕的來找他看病拿藥,就算他收費少,但也架不住人多,家底就慢慢的殷實起來,有了家底娶了房媳婦,然後買房買地,漸漸的成了成安大戶冷家。
話說回來,這冷鬆的祖上還真是都有一個傳統,基本上就是子不承父業。冷鬆之父正是冷延年之子,名曰冷時雪,冷時雪棄醫就學,進京趕考的了進士,又從小縣令一點點爬到太常寺正卿。真正人中顯貴。冷鬆還有一個妹妹,早已出閣,嫁給了冷時雪的同僚少卿,江西饒州府萬年縣周懋mao德之子,周通為妻。而冷鬆則是選擇接續老父親的書香,去官場打拚。托老正卿的福,冷鬆以舉人的身份被授予了山東青州府昌樂縣知縣,待了六年,落下了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名聲。但是因為冷鬆這人太古板,凡事依律處理從不給誰留情麵,平日又不苟言笑,同僚們對他都有些反感,當麵稱他冷先生,背後卻不喊他冷鬆,直接喊冷冰。誰知道這冷鬆得知這消息反而有些得意,感覺頗合自己心意,也就越發的嚴苛。誰料因一場小小的官司失利,自己被青州府知府衙門抓住話柄,最終罷官免職。其父冷時雪也因日夜勞累,積勞成疾,麵聖時告老還鄉。父子二人後來才知原是曾在言語上得罪了這青州知府,才落得這般田地。不由得相視苦笑。
被罷免的冷鬆,心灰意冷,再無心理會朝堂,安心在家陪著妻子吳氏,經營家裏的營生。隻盼望著吳氏肚子裏的孩子早日出世,為家中添些喜慶。
時光如水,漸漸的從春入夏又從夏入秋,這日早晨,吳氏突感腹痛難忍,心道八成是肚裏孩兒要出世了,喜憂參半的冷鬆忙命人喊來穩婆接生,冷鬆則搓著手不停的在院裏踱步,隻盼母子平安。一個時辰已過,屋內還沒有什麼動靜,隻有吳氏以及穩婆的焦急嘶吼。冷鬆直急的團團轉,恰巧這時一聲喜鵲的鳴叫,冷鬆抬頭一看,卻見一道金光刷的一下直奔屋房沒入不見,冷鬆正要叫喊卻聽得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聲響起,心道孩子出世了,急著看孩子也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待得穩婆侍女將屋內稍規整,出門迎冷鬆道:恭喜老爺,是個小少爺!冷鬆忙問吳氏,侍女回道:夫人和小少爺都安康!冷鬆大喜,對穩婆言道:勞煩李阿婆!轉身喊管家,取來約莫十兩銀子交到李阿婆手中,不管李婆的千恩萬謝,進到屋中,見到躺在床上麵色蒼白的吳氏以及吳氏身側吃奶的嬰孩,不由大感欣慰,心道我冷家後即有人了。做到侍女放在床畔的凳子上,看著小家夥嗷嗷吃奶的樣子,不由的有些癡了。
自從冷家添了這小少爺,那真是忙的雞飛狗跳,冷鬆夫婦二人自是愛子若眼,真正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每日盡心養育幼子,滿月後,起乳名寶兒。而冷寶兒也漸漸長大,眨眼間,已經七歲。七歲的冷寶兒已是附近有名的小魔王,整日帶著鄰舍的孩子調皮搗蛋,冷鬆看在眼裏,心道該給幼子收收心了。